“要讀九年嗎?”
唇齒微張,慕清竹心頭微跳,整個人都陷入僵滯。
她知道,讀書是件費時費力的事,在大宋,寒窗苦讀十幾年,考取功名的學子,不計其數。
她雖然是女孩子,但同樣讀過書,知道讀書有多辛苦。
這裡要學上九年,確實再正常不過。
可問題是,她現在已經十九歲了啊,既沒有九年的時間,也沒那麼多錢。
現在,她吃的穿的用的,全是蘇覺給的,早就無以為報了。
在這種情況下,她拿什麼去讀九年的書?
“說是九年,但不是真的,讓你去讀九年。”
看著慕清竹俏臉微變,明顯慌了,蘇覺輕聲安撫,繼續解釋著:
“九年義務教育,是說現在這個世界的法條,他上面清楚的寫著,小孩子只要到了七歲左右,合適的年紀,就必須去讀書,最少要讀滿九年,如果不讓孩子讀書,那是犯法!”
“官府會過來人,調查情況,如果是孩子父母不讓孩子讀書,那就會責令父母,假設責令無果,那孩子父母就犯法了,輕責罰款,嚴重的話,會去蹲大牢的。”
“如果說,是學堂的師長,不收孩子,那麼師長,同樣會受到責令,拒不執行的,也一樣,輕責丟掉飯碗,不可以再教書,重的話,就去蹲大牢。”
“這樣?”
心頭微動,慕清竹一雙眼睛,不可思議的看著蘇覺。
哪怕是重文輕武的大宋,文人墨客無數,寒窗苦讀的學子成群,也沒出現過這樣的條例啊。
這個世界,文學之風,竟然如此興盛?
“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士農工商,在而今這個時代,身份地位雖然有所轉變,但不論你做什麼,至少要讀書識字才行,掌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現代社會的形態,雖然不能簡單用這四個字來概括。
但用這種邏輯去套用,幫助慕清竹理解,還是可以的。
在現代社會,一個人不識字,會變得寸步難行。
所以,在乍見之初,蘇覺才會很關心,慕清竹是否識字。
如果她不認識,那自己想教會她,在這裡生活下去,就是真的道阻且長了。
好在,她不僅識字,還相當聰明,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蘇覺的負擔。
“可,讀書很難,需要很多的錢,如果窮苦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學,沒有錢,該怎麼辦?”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點慕清竹很容易理解,尤其是在文臣地位極高的宋朝。
甚至,讀書改變命運,由一介布衣,出仕與入仕,也是她認知中,完全合理的存在。
但,這個世界的律條,還是超出了她的想象。
“義務教育,既然稱為義務,那就是必須履行的,更何況就算家裡窮,華夏絕大多數的父母,想的還是砸鍋賣鐵,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做工讓孩子讀書。”
“更何況,而今讀書是免費的,官立的書院,也就是公立學校,是不收學費的,那裡的師長,拿的都是官家的錢,你可以理解為,皇糧。”
“如果真的因貧,因病,導致上學的路費,吃穿都沒有,官家也有補助,會拿出一筆錢來,讓你去上學。”
蘇覺儘可能通俗易懂的解釋著,因為這涉及到,帝制時代,和如今華夏,社會制度結構上,根本性的區別。
“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