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如何處理與脫脫之間的關係,這位皇帝心中想法很複雜。
他能擺脫權臣伯顏的控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脫脫。後來伯顏下臺後,脫歡帖木兒就投桃報李,讓脫脫的父親馬札兒臺擔任太師和中書右丞相,命脫脫為知樞密院事,脫脫弟弟也先帖木兒為御史大夫。
結果馬札兒臺上臺後,在通州置榻坊,開酒館、糟坊,據說每日收入達萬石,又販運長蘆、淮南地區的官鹽,經商斂財,貪婪無比。
不過脫歡帖木兒並不在意,只要馬札兒臺不幹政,他並不介意這位丞相貪財。
只是後來脫脫的舉動讓這位皇帝心生芥蒂,脫脫竟然讓參政佛嘉問向皇帝上奏章彈劾自己的父親!
雖然外人不清楚,但脫歡帖木兒知道這一系列彈劾的背後推手正是脫脫。
念於脫脫在他親政一事上的功勞,脫歡帖木兒順水推舟迫使馬札兒臺辭職,只保留太師頭銜,緊接著讓脫脫出任中書右丞相。
脫脫後來也兢兢業業幹了不少實事,朝廷內外能從糜爛中恢復過來,脫脫居功至偉。
只是脫脫幹得越好,脫歡帖木兒心中芥蒂越深。
脫脫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權臣?這是埋在脫歡帖木兒心中的一根刺。
脫歡帖木兒心中安慰自己:脫脫是想當完人,是自己多想了!
但當他拿起毛筆,打算繼續勾勒草圖,卻覺得有些心煩意亂。
五年前他流露出對脫脫長期掌權的不滿,於是脫脫默契地以病辭相。
之後阿魯圖、別兒怯不花、朵兒只分別擔任右丞相一職,脫歡帖木兒再也沒有那種被人掣肘的感覺。
只是他原以為沒了脫脫,自己可以掌控大元這艘巨船,結果整個大元似乎越來越糟。
當然,脫歡帖木兒絕不認為這是自己的錯,但他身為元朝的皇帝,這個鍋他不背也得背!
至正四年,脫脫辭相一個月後,黃河氾濫了,沿河州縣都遭受到嚴重水患,山東河南幾十萬人淪為難民,緊接著淮河沿岸又遭遇嚴重瘟疫和旱災。
之後幾年,天災人禍不斷,脫歡帖木兒知道前後幾任中書右丞相都沒有能力收拾這爛攤子,朝野上下更沒人有這能力,只好召回了脫脫。
而脫歡帖木兒召回脫脫的第一件事,就是讓他去平叛。
臨行前,君臣兩人有過一番對話。
關於今日的局面,當初脫脫也曾明言,說自己平叛需要至少半年時間,而這中間朝野上下的百官必然會有人彈劾攻擊他,請脫歡帖木兒務必相信他,給予他足夠的信任。
脫歡帖木兒不得不為脫脫的未卜先知而感嘆,只是他很不喜歡這種感覺。
“君上,丞相急報!”
脫歡帖木兒緊鎖的眉頭略微舒展,去而復返的王不花僂著身子將奏摺舉得高高的。
這是脫脫命人快馬加鞭送來的,每隔半個月,脫脫就會送來奏摺稟報前線的戰況。顯然,脫脫也明白君臣之間的微妙關係,深知脫歡帖木兒的信任並非沒有底線。
看著這份奏摺,脫歡帖木兒心中的那點鬱悶芥蒂稍緩,急切地拿過奏摺,細細地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