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當時朱棣造反的決心並不強,就是眼前這個小正太反覆刺激和進言,才讓朱棣下定決心和自己的侄子拼個你死我活的。
更古怪的是在朱元璋時期,這麼個陰謀家竟然一直沒冒頭。
王鼎越看這道衍小和尚,越覺得欣賞,繼續問道:“小和尚,那於大夫說的讓我散去寨中閒人,撤去大聖旗號,帶領手下兄弟往南方去,靜待時機,窺探中原的主意是你出的吧?”
道衍小和尚瞧了張寶道人一眼,見他一邊喝著茶,一邊扣著指甲,一臉無所謂的表情,這才回道:“嗯,於師傅問我師傅怎麼勸陛下不去攻打他們,我師傅就說這得問我。我想了一會兒,就讓於師傅說,如果陛下真的想成就一番霸業,就得去南方!”
“為什麼你這小和尚覺得只有去南邊才有機會成就霸業?難道你沒想過,自古以來開國帝王一統中原,都是從北往南?”
王鼎很是好奇,這道衍小和尚怎麼能預料到將來推翻元廷統治的政權是從南方崛起的?
道衍小和尚稚嫩的眉頭緊皺,沉思片刻,說道:“北方作物一年一熟,大部分糧食需要南方供應,我和師傅曾見過運河上載滿大米的糧船,是從南方運往元廷大都。我曾想,要是南方大亂,不給大都運輸糧食,那麼僅靠北方自己產出的糧食可以養活現在的百姓嗎?”
王鼎點頭,回道:“確實,就說我寨子裡的人,現在有一大半都是從太原府那逃荒過來的。如果南方斷了糧食供應,加上天災,足夠北方亂一陣子。但僅僅如此,遠遠不足以說明南方更適合成就霸業!”
“還有地利!”
道衍小和尚有些激動地回道:“南方多山多水,北方多平原,所以蒙古騎兵縱橫北方無敵手,但到了南方就束手束腳。一方大業崛起時,最艱難在於初期,南方遠離大都,遠離朝廷主力有效進攻範圍,正適合發展基業。”
“昔年漢高祖劉邦,背靠川蜀,無論戰敗幾次都能重新崛起,陛下若真想成就偉業,可在南方取兩湖之地,練湘楚之兵,趁黃河決堤,百姓流離,登高一呼,聚攏流民,大事可期!”
王鼎睜大眼睛,盯著道衍小和尚紅通通的小臉,一臉不可思議。
這傢伙果真是造反狂魔,瞧瞧現在這狂熱的模樣,哪裡有半分出家人的清心寡慾?甚至連之前說的活人無數都顯得虛偽!
張寶道人靜靜的旁觀王鼎與道衍小和尚,見這兩人神情,搖頭嘆道:“游龍逢病虎,天下大亂矣。”
王鼎雙手抓住道衍小和尚的肩膀,激動地問道:“小和尚真覺得我該往南邊走?但朕擔心走不出這山西路,這沿途官兵肯定不會眼睜睜地讓我離開,小和尚可有計策?”
“陛下寨中有多少人?又有多少人稱得上精銳?若是陛下只帶著這些精銳前往南方,憑藉手中的人手,是否有信心奪下一塊安穩立足之地?”
道衍小和尚像喝醉酒一樣,嘴中蹦出一連串問題。
王鼎被問住了,大聖現在的精銳也就兩三百人,當然,這裡的精銳僅限於和趙城縣那些遊兵散勇比起來。若真要說起來,也就朱雀營那七八十個半大小子,勉強符合王鼎心中對精銳士兵的定位。
沉思片刻,王鼎反問道:“倘若不放棄其他人,這寨中一千多人都前往江南,小和尚你可有對策?”
“黃河今年決堤,沿岸大亂,流民眾多,到時再聚集一方有何難?”
似乎在道衍小和尚眼中,王鼎這樣佔山為王的山賊土匪就不應該顧忌寨子中老弱病殘的流民。
王鼎搖搖頭,擺手道:“不行!若我棄這些人而去,那我做不到!”
道衍小和尚狂熱的臉上第一次出現冷笑:“古往今來成大事者,不能有婦人之心,少寨主,看來你只適合成為英雄豪傑,卻無問鼎天下的梟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