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個年齡比較大的孩子站出來,說道:“本哥兒,那梁山好漢的結局就是宋老江帶著兄弟們推翻韃子的統治,一個個成為開國功臣吶!”
被叫做本哥兒的少年皺著濃眉,似乎對這個結局不大滿意。
但最後還是放下手中的小竹條,微揚著小下巴,說道:“那成,咱繼續講三國,就說那桃園三結義,那劉關張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王鼎臉上原本戲謔的表情漸漸凝固了,這濃眉大眼的少年講的故事大都和王鼎自己講的重合,問題是同一個故事,不同人講出來,一字一句的差別,那聽者的感受就截然不同。
看這些孩子的反應以及王鼎親耳所聽的只鱗片爪,這少年講故事的水平竟然在自己之上。
王鼎對這個發現感到驚奇,哪怕這少年是把自己講過的故事重新講過一遍,但其中微小的修改,使整個故事更加飽滿生動,更加栩栩如生,這真是見鬼了!
“那少年是誰?”
王鼎朝同樣聽書聽得有些走神的樊二問道,樊二醒悟過來,急忙抱拳回道:“陛下,此人乃是周仁川將軍收羅流民帶回來的,據說是鄰近郡府的,看這模樣應該有十六七歲?”
樊二突然意識到,這少年似乎和自家皇帝陛下同齡。
王鼎也想了想,主動推開學堂的門,面帶笑意地朝裡面的孩子招了招手。
面對突如其來的皇帝陛下,學堂的這些孩子立馬跪下,稚嫩的聲音高呼萬歲。
王鼎搖搖頭,這些孩子算是新來,並不熟悉大聖的規矩,他這裡最為厭煩別人雙膝跪下,高呼萬歲。
唯一沒有這樣做的是那濃眉大眼的少年,只見這少年呆愣地站著,雙眼略微有些茫然。
等到王鼎的目光轉向他時,這少年才趕緊單膝跪下,右手握拳放胸前。
王鼎饒有趣味地盯著他,問道:“你見到我,怎麼不和別人一樣跪拜?”
濃眉大眼的少年抬起頭,望著王鼎,興許是因為兩人大小相仿,沒有多少畏懼,回道:“我聽隔壁的大狗子說的,說陛下不喜歡別人跪拜,說陛下是佛子轉世,宣揚眾生平等,陛下還說這單膝抱拳就是佛家的禮謁,以後見著他就這樣行禮就成。”
少年的話沒有說書時來的邏輯性,但王鼎無所謂,他朝這個少年問道:“你叫什麼名字?哪裡人?怎麼到這裡來的?”
濃眉大眼的少年回道:“我姓羅,單名本,他們就叫我本哥兒!我是太原府的人,太原府自八月起就鬧饑荒,我隨父親大人一同前往杭州路,半路被流民搶去財物乾糧,後來迷了路,遇上週叔叔,他把我帶過來的。”
“姓羅?叫羅本?”
王鼎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名字有個梗,他皺著眉頭,很努力地回想前世三國演義的原作者羅老爺子的生平。
羅貫中?羅本?這是同一個人嗎?
“你識字?”
羅本眨巴著大眼,點點頭。
“什麼程度?”
“七歲啟蒙,在私塾學過四書五經,孃親一年前病逝,我就輟學,隨父親經商。”
羅本老老實實地回答。
王鼎摸著自個下巴,沉思了片刻,又問道:“你認識一個叫羅貫中的傢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