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楊越未卜先知似的,第一場揭幕戰,法國隊被第一次參加世界盃的塞內加爾掀翻在地。教室裡起鬨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王德龍看著碩大的0:1的比分,死鴨子嘴硬,“不要怕!好戲還在後頭呢!”
楊越坐在教室的角落裡,看著大家都在開心地歡笑著。
這是最後的狂歡,無關於他們看的是什麼。他們之中沒有幾個是真球迷,能圍坐在一起,只是珍惜彼此之間一年來的情分。因為世界盃落幕的那天,就是他們這一期學員分開的日子。從此以後,他們將回到各自的部隊,也許天南地北,再也見不到面了。他們在用最後的歡樂時光,挽留著即將到來的離別。
不管是世界盃,還是什麼少兒杯。
那都只是個藉口。
而出乎楊越的預料,張朝封不僅踩過了軍事地形學,面對軍事心理學這座珠穆朗瑪峰他居然大跨步地邁過去了。
於是他逢人就吹牛逼,說是自己天賦異稟,內外兼修。
只有楊越知道,那是教導員給他開了綠燈,因為1113事故。他雖然不是事故處理的直接指揮者,但是在防化連副連長鬍坤犧牲,楊越重傷的情況下,是他組織的善後工作,臨變心理素質過硬,處置方法妥當,與地方消防部門工作配合默契。
光這一點,陸院的領導就認為張朝封自身心理條件過關。張朝封的理論雖然差,但是作為一個基層指揮員,他完全有能力勝任。有實戰經驗擺在面前,比學什麼都要來得強。當然,軍事心理學是一門系統學科,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東西。但教導員認為,就算其他方面全部失分,張朝封也能順利結業。畢竟不是專業的軍事心理人才培訓,只要合格,就准予畢業。
軍事地形學和軍事心理學這兩座大山一旦移除,在張朝封面前,就是一片坦途。
楊越是張朝封的一根旗幟,耳濡目染之下,張朝封的其他科目都算不錯,甚至在火炮射擊的考核當中,拿到了全中隊的第一。
人送外號:炮神。
但是楊越卻沒有等到世界盃結束的那一天。
六月二十七日,全部考核結束。
六月二十九日,學員大隊在禮堂集會。他們名義上仍然是陸院學員,但實際上在陸院的日子已經到頭,他們的兩年學制的最後一年,是實習期。而實習完畢之後,將就地轉正。
這場集會,嚴格意義上來說已經算是畢業集會了。
院長親自出席,一百七十多人站成了六排,擠滿了舞臺。陸院宣傳幹事咔咔咔地拍了幾張照後,全員解散。
晚上學員食堂加餐,滿桌滿桌的肉菜,沒有蛇。一箱一箱的啤酒堆成了山,自拿自取,管夠。楊越拿著酒瓶子到處找人碰,抬眼一看,張朝封站在了桌子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在那場《送戰友》。他那五音不全的鴨公嗓子,加上聲音哽咽,好好的一首《送戰友》生生地被他唱成了哀樂。李成和鄒城一開始站在他腳下打拍子,後來也乾脆爬上了餐桌,三個人摟著肩,舉著酒瓶子狼嚎似的一遍一遍唱。後來,桌子上站了五個人,然後是八個人,最後是十個人。
桌子上站不下了,有人就站在凳子上。楊越被李成拉著上了餐桌,屁股一擺,把王德龍擠到了桌子底下去了。那貨酒量不行,一開心酒勁上頭,倒在那一動不動。
張朝封抱著楊越,哭得稀里嘩啦。
楊越推開,“當”一聲把自己的酒瓶子撞在了他的酒瓶子上,他大聲地朝所有人喊:“為了全疆!”
“為了全疆!”場上所有的人都舉起了手裡的容器,各種杯子和瓶子。
“乾杯!”楊越哈哈大笑一聲,仰著脖子就把酒瓶子裡的啤酒咕咚咕咚地倒進了喉嚨。
教導員也摘下了眼鏡,看著那群既開心,又難過的年輕人,默默地舉起了手裡的酒杯……
六月三十日。當世界杯決賽正在激烈進行的時候,楊越和張朝封坐上了回疆南的火車。蘇沐晨站在月臺上,和所有前來送行的弟兄們朝著車窗揮手。楊越和張朝封把頭伸出了窗外,然後被站臺上的鐵路客運人員罵了回去。蘇沐晨拿著手機晃了晃,楊越隔著窗玻璃點點頭。火車開動的那一剎那,他看見蘇沐晨笑著的臉漸漸地變成了哭著的臉。
她還有兩年,不算實習期的話,也還有整整一年。而這一年,他們可能見不到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