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人明顯話裡有話,剛才他看朱高煦他們倆和朱棣聊了什麼,莫非是朱棣向他們談起了建州女真族的事兒?
就在朱慕辰兀自猜測時,朱棣開口喚了他一聲。
“皇上,臣在。”朱慕辰走到朱棣面前停下腳步,于謙跟在他身邊,也朝著朱棣行禮。
“你們兩個跟朕說說,這建州女真該如何處置?”朱棣緩緩開口。
處置兩個字一出口,朱慕辰便知道,朱棣這是已經把建州三部,視作是囊中之物了,他現在最想做的事情,只怕就是探囊取物了。
于謙到底是文臣,對於行軍打仗並不嗜好,他認為眼下最重要的是把打下的這片疆域建造好,關於女真,只要他們安分守己,就沒必要和他們交惡。
朱棣聽他說完,沒了興致,目光看向了朱慕辰。
“打。”朱慕辰在對上朱棣的視線時,只鏗鏘有力的說了這一個字。
朱棣眼中頓時閃爍著光芒,就宛如一束光,劃過了暗黑的天際。
從來沒有人,能像朱慕辰這樣,一個字就說到他的心坎裡。
就是連漢王朱高煦聽了,也是震驚不已,沒想到朱慕辰心氣兒還挺高,皇上問他的時候,他都是顧左右而言其他,生怕一個字說錯,惹了自家老爹不開心。
這才想著,把這個燙手的山芋,拋給朱慕辰,沒想到他一個字,就讓皇上心花怒放。
“怪了。”朱高煦眉頭緊鎖。“這朱慕辰給皇上灌了什麼迷魂湯?”
“他們倆倒是像親父子。”趙王加了一句。
“打是要打,但要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就譬如這次北伐,天時地利人和,方能一戰取勝。” 朱慕辰又接了一句。
朱棣贊同的點點頭。
現如今他的三個兒子,面和心不和,想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天時地利人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朱棣是過來人,他懂。
都說知子莫若父,他怎麼會不知道漢王趙王心裡在想什麼。
“回朝再議,此事不急。”朱棣說罷,揮了揮手。
……
南京城外,早已聚集了大量的民眾,比之當初送大明軍隊出征時還要浩浩蕩蕩,畢竟出征時生死未知,不少人並不願參與一場離別,而如今大勝歸來,民心大震,基本上南京城中只要是還能動的人都來到這裡,迎接歸來的大軍。
城門口,太子朱高熾拖著胖胖的身軀正在不住的四處張望著,烈日下,他頭上的汗擦了又擦,似乎根本擦不盡。雖然軍中來報,說的是大勝而歸,但畢竟那是自己的父親,自己的兒子,他還是會忍不住的擔心。
而在他的身後,除了一眾的文臣武將之外,便是各位將領的家眷,胡善祥和孫若微的肚子都微微隆起,顯然已經有了身孕。徐馨在隊伍的邊緣位置,她的性子並不適合這樣的大場面,懷中抱著的是朱昊燃,其他人並未前來,今天的場面人多眼雜,不適合敘舊話家常,所以她就只帶著小昊燃來接。
地平線上,已經緩緩出現了軍隊的身影,朱高熾擦了一把手上的汗,趕緊開口喊道:“鑼鼓敲打起來,眾愛卿,隨我一同前去迎接大明軍隊凱旋!”
此時的朱高熾,也顧不得找人攙扶自己了,趕緊一步步向前走去,而身後的百官和家眷們也只能跟上他的腳步。
朱棣一馬當先,悠然自得的向前走著,一邊走,還不忘向周圍的民眾微笑著揮手示意,在他之後的朱高煦也是一臉笑意的跟民眾打著招呼,朱高燧就冷漠一些,只是抬頭挺胸的跟在身後。
跟離開的時候不同,曾經的朱慕辰在幾人的隊伍最後,只有等朱棣出言喊了之後,才能到朱棣半個身位之後,而此時,朱慕辰顯然已經是跟朱高煦還有朱高燧並駕齊驅,他的臉上看不到任何表情,因為他的目光一直都在隊伍的最前方。
即使人潮洶湧,他還是在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抱著昊燃的徐馨,跟自己想的一樣,果然只有她來了,如果不是昊燃現在還比較粘人的話,可能她昊燃都不會帶。這倒不是說徐馨獨斷專權,只想一個人霸佔他朱慕辰。
而是他們都明白,朱慕辰從不是喜歡形式主義的人,更不會想因為自己讓大家陷入有可能的危險中,即使今日有皇帝和太子一眾人親自坐鎮,肯定防衛森嚴,但這也是難得刺殺時機,人多眼雜,說不定就會有人鋌而走險。
朱棣來到朱高熾身前,朱高熾趕忙跪下,高聲喊道:“孩兒高熾,攜文武百官與滿城百姓,恭迎大明皇帝與大明王者之師凱旋迴朝。”
城外所有人跪拜,口中高喊著:“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明軍威武,戰無不勝!”
朱棣笑著,說了一聲:“平身。”
朱高熾聽到這話,這才開開心心的起身,伸手拉著朱棣的韁繩,轉身欲走的同時,笑著小聲說:“爹啊,你們可算是平安回來了,孩兒在京中一直擔心著你們,要不是前方一直都有捷報傳來,我都想親自去戰場找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