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魚就像是放大版的金鯧魚,但可能身形會更圓一點。
它的身體有金屬色的熒光。當其在深海中暢遊的時候,就像一個月亮,月亮魚的名稱也因此而來。
“別得瑟,你說淡水魚我可能沒見過。但這海魚,我們見得比你多。比這更奇葩的翻車魚都見過好幾回。”小沙村一個小夥子翻白眼說道。
“就是,大驚小怪什麼呀!’
這些話,吳建豪權當沒聽見,依舊在哪得意,彷彿這是他的人生高光時刻。
對釣魚佬來說,確實如此。
要是在家附近釣到那麼大的,非得用肩頭扛回去,而且必須在周圍逛幾大圈,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那是他釣的。
此時,楚文那邊已經打撈上來第一批關於海底古城的文物。
最讓人矚目的,是十幾個黃金面具。
黃金的惰性很大,不容易發生化學反應,所以非常好儲存。所以,金器也是除了石器之外,古代遺留最完好的文物之一。
“可惜!這黃金面具不大,黃金量不多呀!”劉立賢在旁邊說著風涼話。
周作松瞪了一眼:“你小子知道個屁,就你剛才拿的那個,放到拍賣會上,千萬起步。”此話一出,就連楚文都轉過頭來,盯著周作松看。
“咋地?不相信?
告訴你們,這種面具,別說是黃金的,即便是青銅的,也值上百萬,好的上千萬。
至於黃金面具,全世界都沒有多少。最有名的,就是埃及黃金面具。那是無價之寶,根本無法用價值衡量。”
埃及黃金面具,是公元前14世紀時的埃及法老圖特卡蒙死後所戴面具,發現於他的陵墓中
法老圖特卡蒙的木乃伊發掘出來的時候,頭部罩著一個黃金面具,這使他成為當代所知最著名的埃及法老,面具與真人的面龐大小相稱,恰好罩在他的臉上。
面具由金箔製成,嵌有寶石和彩色玻璃。前額部分飾有鷹神和眼鏡蛇神,象徵上、下埃及;下面垂著鬍鬚,象徵冥神奧西里斯。
“至於我國的黃金面具也有一些,最有名的就是三星堆的黃金面具,同樣是價值連城。其中,我記得有一件國寶級收藏品一一戰國黃金面具,曾參加展覽,投保了1.2億人民幣。我們現在打撈到的這些,每一張黃金面具,都不比那個差。”周作松接著說道。
周圍的人頓時瞪大眼睛。
一個這種面具,值上億元?
在黃金面具上,五官的位置與人面相近,面目凶煞,眼、鼻、口均有孔,這可以讓戴面具的人窺視四周動向,發號施令。
除此之外,在黃金面具的背後還釣有四個勾狀金屬環,周作松推斷這應該是給戴面具的人繫繩打結所用。
解釋完後,周作松將目光轉向一塊刻滿了符號的石板。
好像這對他更有吸引力。
那是一種他從未見過的古文字,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就是這個海底文明創造出來的。雖然沒見過這種象形文字,但和中國的甲骨文有點相似。
毫無疑問,這對他、對考古界來說,又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重大發現。
楚文陸陸續續又打撈上來不少寶石飾品,最後發現,這座海底島嶼,本身就有一個寶石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