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直無奈之下,只能放棄了塵剎之境的修煉。
而符咒的學習,倒很是簡單。
制符的方法成百上千,有的要掐訣存想,神靈隨筆而來,有的要步罡踏斗,念動咒語,擺壇設法等等不一而足。
鋪紙研墨、運筆等方面也十分考究,其程式之複雜,方法之繁瑣,足以令人頭暈目眩。
根據符咒的類別,大致可分為化煞、消災、解難、招財、求福等,每道符因功用不同有七種用法。
化法、佩法、貼法、吃法、煮法、擦法、洗法。
老卒收集的兩張符咒,都是專為戰場搏殺而用,都只需使用化法。
簡單來說就是燒掉。
用自身精血或真氣點燃符咒,瞄準目標即可。只是要注意從符尾開始點燃,如果能攢成令劍形狀,則效果更佳。
老卒雖然只會使用,但是也有一樣絕活,那就是快。
他曾有幸得了一篇祭煉法器的秘籍,只需靈石一百顆,碩土之精三千斤,築基期飛行妖物一隻,黃金,硃砂,精碳等凡物十餘種,便可煉得一件名為飛蝗石的低階法器。
大小如意,急飛如蝗,殺敵就在彈指之間。
飛蝗石雖然遠比不上飛劍的來去由心,殺伐無雙,但在煉氣期修士手裡,也算是威力不俗。
以老卒武夫級別的修為,就算收集齊了材料,向天再借一萬年,也不可能練成這件法器。
所以他壓根就沒奢望這件事,只是從中借鑑改良了幾句道訣用在符咒上,用祭煉法器的方法祭煉符咒。
修煉時只需將符咒挨在身上,讓其緩慢的吸收自身內力,就可練成一種快咒之法。
用快咒之法祭煉過的符咒,不需掐訣唸咒,只需內力運轉,一個念頭即可啟用,迅捷無比。
老卒就是靠的這一手,才能百戰餘生。
這手段已經超脫了武者的樊籠,純靠不對路的內力,就達成這種效果,也算得上是鬼才了,老卒當初要是踏上修行之路,人生成就可要比在武道上要強的多。
不過這快咒之法,也有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拖累修為。
符紙脆弱,無法長久儲存靈力,必須時長祭煉才能保持此法,自身苦修本就稀少,再被符紙這麼一截胡,更是少的可憐,老卒一把年紀才是個武夫,也是有些此法的原因。
張直給衣服縫了個內襯,把符咒貼在胸腹之處,試著練了一下這快咒之法,因為陽真靈力的富足,赤陽真氣倒是損耗不大。
加上他本就是修行之人,用起來更為方便,氣機一轉就連線符咒,隨時都可發動。
雖然很想試試威力如何,但兩張符咒來之不易,張直心裡捨不得,最後只能作罷。
三天過後,很快就到了上山的時間。
天色初亮,八位偏將以八方為號,集結人馬分列山外,張直所在正西偏將軍中,從正西的方向開始進山。
枯骨山地形險惡,怪石嶙峋,遠處十幾座山峰並不太高,但就是讓人看的不舒服,猶如腐爛枯朽的獠牙,陰慘慘的刺向天空。
十萬多人雖然聽起來頗多,但在山中四散開來後,就顯得稀稀拉拉,相隔甚遠了。
所有的死囚,不論生病殘疾,都會強撐著一同進山,包括胳膊都折了的牛駝子,也吊著個膀子,一瘸一拐的跟在了後面。
曾經也有死囚嘗試著留在營裡,但當人們回去之後,發現他們全都消失無蹤,無一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