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嵐板著臉道:“汝不懂,等再過幾年汝或許才明白。”姚娃摸了摸瓊鼻委屈道:“我不懂,阿姐不能教我麼?”姚嵐點了下她的額頭道:“汝太笨,教不會。”
……
……
回到龍臺宮,時辰剛至午時,邯鄲的雪已經完全停了,但天氣依舊顯得灰濛濛的。
換下袍服後、趙雍才發現,自己的肩頭不知何時竟沾染了幾片白梅花。趙雍順手從地上拈起,又放在鼻子上聞了聞,其上竟還有一股澹澹的檀香味,也不知是何時沾染上的。
身旁的宮女一臉呆愣地看著王上的動作。
趙雍停下手中嗅花的動作,突然想起來,陳忠早上對他說過的‘食梅風俗’。他對此不由來了興趣,隨即朝著殿外的陳忠問道:“大令,午膳好了嗎?”
“老臣,這便去催促。”陳忠急忙回道。
“不必了,寡人隨汝一同去膳房看看。”趙雍說罷,便朝著前殿走去。
“走啊,還愣著作甚?”
“喏。”陳忠只得提步跟了上去。
趙王宮的御膳房雖然離著趙雍所在寢宮並不遠,但也不在龍臺宮(後宮)的範圍之內,而是在緊貼著外宮朝殿的一個旮旯角里。因為王宮的膳食,不僅僅是為生活在趙王宮的王室及其宮人所服務,偶爾還要給進宮朝拜的臣子準備膳食。
但距離確實不遠,一行人穿過幾道廊廡,再邁過內宮牆便到了。
這個時代的御膳房準確稱呼應該喚作庖廚。
不過無論是御膳房還是庖廚,也只是稱呼而已。畢竟此時的統治者還沒有給自己居住的宮室取名字的習慣。就像趙雍現在的居所,便只能稱呼為趙王寢宮。完全沒有後世那些‘太和殿’、‘乾清宮’、‘未央宮’這些高大上且雅緻的稱呼。
庖廚內的‘御廚’人數著實不少,僅僅在編的就有大概有二三十人,這還不算其中的宦者。庖廚的長官又被稱為爨人。(意思是燒火做飯的意思,採於周禮)庖廚的面積著實不小,單單用於烹食的操作間便有七八個,其內又分葷、素,兩種菜餚的製作,讓趙雍驚起的是還有口味的細分:酸、甜、苦、辣竟然樣樣都有。
這算是趙雍第一次進到庖廚之內,平常他只管吃,從未注意過王宮中的這處‘方外之地’。而今之所以想親自來看看,除了被勾引起來的好奇、便是因為鹽!
趙雍沒有進製作食物的操作間,那裡也沒啥看的。他讓爨人作陪,來到了王宮內儲備鹽巴的地方。
繞過前方的幾個庖廚操作間,便看到了一間外面罩著布帛的封閉小屋。
爨人對著趙雍行了一禮,便上前開啟了緊封的木門。不過片刻功夫,爨人便從中拿出一塊粗鹽、盛放到趙雍面前。沒錯是一塊,鹽塊呈不規整的橢圓形,趙雍將鹽塊拿在手中掂量了掂量,給其感覺更像是石塊,顏色也發黃,但若細細觀看,也能看出石塊是由細小的顆粒組合而成。
其實今日若非陳忠提起,他幾乎都要忘記了。鹽在這個時候可是奢侈品,是最為珍貴的貨幣。這東西尋常人不能銷售、否則後果很嚴重。自齊國管仲父將鹽鐵從私有轉變為國有、實行鹽鐵專賣制度,開闢了稅收制度後,華夏列國紛紛效彷。而今諸侯列國基本都是鹽鐵國營,鹽便成了用來上貢的好東西。
飯糰看書
“此物可直接食否?”趙雍轉頭朝著爨人問道。
爨人不明白王上這是什麼意思,他也不敢多問。只得如實回道:“稟王上,此乃鹽池初採之物,若通食用,還需將其鑿碎,然後研磨成粉,方可食用。”
“哦?將成鹽拿與寡人看看。”趙雍對著爨人吩咐道。
不多時,爨人又捧著一個精緻的小陶罐呈在了趙雍面前。
趙雍用手指從陶罐內搓起一小團粗鹽,放在手心裡細細觀看。顏色發黃且大顆粒感明顯。
隨後他便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又將少許的粗鹽放到嘴巴里。
味道還行,就是挺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