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潑辣爽利,沒少拿這事打趣他們倆。姑娘們一笑一鬧之間,讓這成了四合院裡沒捅破的秘密。
秦京茹要是還在農村,興許還有點阻礙。不過現在她工作好,‘後臺’硬,再加上人本身長得也漂亮。估計三大爺兩口子現在巴不得這好事能成,說不定還在背後暗暗給閆解放兩鞭子...
他想了一半,忽然發現小北停住了話頭。
“抱歉,想到點事,腦子開小差了。”
“想什麼呢?這麼入迷?”
跑媒拉縴,暗中算計的事當然不能說。
杜守義嘆了口氣,把另一件心事說了出來,
“想著還要買房。孩子們漸漸都大了,等再過兩年,棒梗和奶奶妹妹擠在一塊兒住就不合適了。
二老太太那兒住得也擠,大妞都快成大姑娘了。
京茹那房原來是給棒梗留著的,現在...”
“是找不到好房了?”
杜守義苦笑一聲,“房要找還是有的。戶口不夠用了...”
...
杜守義一直逼著自己胡思亂想,忍住不去想《洛神賦》的事。
但到了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忍不住了,拿出了紙和筆墨...
晚上一兩點,他終於確認了一個事實:他不是膨脹,要論《洛神賦》,他確實比空間中這幅寫得更好。
換個說法,他現在水平已經超過了早年的王羲之。因為這幅《洛神賦》雖是真跡,卻是王羲之早年作品,和他日後堪稱‘神蹟’的筆法還有一點距離。
有故事說衛夫人見到王羲之十二歲寫的字後墮淚道:“此子必蔽吾名。”。
弄得跟王羲之那時已經能虎軀一震,讓別人倒頭就拜似的。
跟許多名人的童年事蹟一樣,估計這滿滿網文風格的故事也是後人瞎編杜撰的。這套路我們太眼熟了...
王羲之並非生來書聖。在早年,他的字並不被看好,甚至被認為‘很一般’。
後人說他二十七歲聞名天下,那是因為他做了宰相女婿,不是因為書法、才幹或者文名。
歷史記載中的王羲之直到四十來歲的時候,他的書法才漸漸嶄露頭角。在四十五歲以後進入了巔峰狀態,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王羲之。
換個角度想想,在那個朝代,真要年少成名,也不會拖到二十四歲還沒娶媳婦不是?
宰相郗鑑挑女婿時,也不會只看中他的大白肚子,而不知道他是誰了。
所謂‘坦腹東床’換成正常理解就是:累了,放棄了,沒指望了。反正也選不上,愛誰誰吧...
這是一幅大齡單身狗,躺倒青年的白描。
說些題外話吧。相隔千年我們看王羲之處處是好:出身好、字好、老婆娶得好,宰相千金,標準白富美,少奮鬥二十年、兒子生得好,亞聖王獻之...
不過距離產生美。要是抵近那個時代細察,你會看到另一個形象的王羲之。怎麼說呢?黑點不少。說嚴重點,父子二人的性格都有點‘不討喜’。
‘...逸少才既不足以高物,而長其狠傲。...’翻譯過來就是:王逸少這人本事不大,脾氣不小。這都是正書上有記載的。
他和王述同齡同宗,兩人之間的‘恩怨情仇’在《世說新語》中有比較詳實的記載。王羲之簡直頻頻被‘打臉’,隔著千年你都能感覺得到他心中的鬱悶...
客觀講,王羲之一開始有些小人得志,刻意針對了。日後等王述平步青雲扶搖直上時,他更是嫉妒到質壁分離...
題外話扯得太遠,以後有機會再慢慢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