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伯伯沒回答,只說了一句,“你好好準備吧。”就掛了電話。
過了一會兒,孔秘書電話又打了進來,杜守義這才知道發生了什麼。
原來衛生部嘉獎函到了部裡後,相關部門進行了一番調查核實。得出的結論是:杜守義同志思想覺悟過硬,技術水平很高,在611除顫儀的研發生產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按理說這是其他部委的嘉獎,冶金只要通報表揚一下,然後考慮適當獎勵就行。而問題就出在這‘適當獎勵’上了。
怎麼算適當?杜守義這個二貨油鹽不進,什麼都不要,這可怎麼辦?
相關部門倒是提出了一個方案:給他安排一場破格晉級考試。能考到幾級算幾級,不受現有等級和工齡的侷限。
因為根據調查報告顯示這是個技術能手,懂電子,遠遠不止四級工水平。
前文介紹過,在情滿世界裡,國家從五十年代中期開始實行技術等級制度。
四級工以下廠裡還能‘操作’一下。五六級工就要進行嚴格的考核了,而且還要考慮工齡、資格、平時表現等等一系列因素。
到了七八級就是高階技師,那就不是幾個人能說了算的,有幾個明的暗的條件卡的很死。
不但技術上要求‘變=態式’的過硬,要有自己的絕活,要在有規模的企業,要有高工齡高年資,最最重要,要有覺悟,需要‘德藝雙馨’...
上七八級工簡直難比登天,比後世在985、211裡混個教授難太多了,這完全不誇張。
技術這東西做不了假。特別是到了八級工後幾乎‘萬眾矚目’,享受後世的明星待遇。
你手底有多少貨周圍的工友看得最明白了。技術不到位,就算花錢買個八級工那也是分分鐘露餡。
所以,杜守義這個技術等級還不能隨便給,需要他來考一考。
各工種之間也有點潛規則。
舉個例子,你要說八級工,人家往往會往鉗工上想。但要說自己是八級電工,除非對方是小白,否則第一反應肯定是:吹牛!
潛規則裡,軋鋼廠這種重工業企業,電工最多五級就到頭了,連六級都沒有。這牽涉到行業規律,倒也不算職業歧視。
普通工廠裡的六級電工簡直就是‘大神’,在行業裡都可以橫著走了。八級工要怎麼辦?表演吞電線嗎?
五六十年代有八級電工嗎?當然有。但那集中在兩個地方。一是用供電這些部門企業,涉及到極複雜的裝置安裝、維修之類。
或者懂電子,在大型電子類企業,這在當時屬於‘高科技’,是極其吃香的。
在軋鋼廠這類企業裡的七八級電工那不是鳳毛麟角,是真沒有,專業根本沒法對口啊?!
現在軋鋼廠裡電工等級最高的是周師傅,是廠裡電工方面的‘大拿’。可他也才五級。杜守義怎麼可能去拿那個八級?
等對方說完,杜守義說道:“孔科長,我不想考八級。您幫我和領導轉達一下吧。”
“你怎麼能不想考呢?這是多好的機會啊?”
孔科長著急了。杜守義聽得出他情真意切,但他始終記得傻柱的那句臺詞:
“...現在連快退休的廚子都開始整大領導的黑材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