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八章 猴子 (第2/2頁)

“要不晚上讓她睡小北那屋吧,讓一大媽也好好修養修養。”

“不行。你那兒又是貓又是鳥的,萬一撓了怎麼辦?我和棒梗奶奶說好了,晚上你一大媽要是感冒還沒好,就讓丫頭去秦淮茹那屋。”

老太太不知道空氣調節儀,真要說起來,小安在自己家反而更安全,可這話沒辦法說。

留下了冰淇淋後,杜守義又到郭大娘家看了看,郭大娘處在漫長的自我恢復期,腿腳還有些不利索。

“你怎麼又拿這麼多東西?”

“替我們家老太太跑腿的。”

杜守義放下東西笑道:“也沒多少,就是點糖火燒和水果。老太太說了,讓您閒了在屋裡溜達溜達就行了,下雨天別老想著往外跑。

面啊菜啊讓您閨女女婿多跑跑腿,別總想著不要麻煩她們,該用時候還得用。”

郭大娘笑道:“哎,知道了。一直勞煩老太太她惦記著。”

“那是,您幾位在她眼裡可都是小丫頭,疼著呢。棒梗他奶奶,孫子孫女都三個了,老太太時不時還喊她:小妮子,小妮子。”杜守義說的繪聲繪色,把郭大娘逗得直樂。

逗了會兒悶子杜守義說出來意了。

“大娘,五九年那會兒,您這房進水了嗎?”

“進了,”說著她往自己小腿處比劃了一下,道:“都漲到這兒了。”

“今年的雨看著不比那年的小,怕是還要發水。

要是發水您上我們院避兩天怎麼樣?我們那兒地勢高,輕易淹不著,彼此還能有個照應。”

“這還是老太太讓你來說的?”

“除了她還能有誰?也不是說肯定發水,興許就是老太太一個沒看準呢?我今兒來就是讓您提前有個心裡準備,到時候別慌別忙,咱有退路。還有,郭姐那兒也得提前知會一聲,省得她到時候擔心。”

等杜守義從郭大娘家出來時,她的眼圈是紅紅的.....

晚上,杜守義習慣性的到護城河邊去溜達了一圈,看看水位漲沒漲。這只是這兩天養成的習慣,倒不是太了不得的事。

京都下大雨就怕漏雨塌房,都是些老古董房子,經不起雨水澆灌浸泡,但你要說淹死人那還真是少見。

說到這兒又要扯些題外話了。六十年代時,京都的下水排水系統比較陳舊落後,最古老的是明清時候鋪設的。

在五六十年代,國家下力氣進行了一番改造。當時參照的是老大哥標準,主要排水渠,按二十年一遇標準修建,而毛細小排水管道,是按一年一遇的標準建。你沒看錯,就是一年一遇。

當時預備的就是下了雨直接排走就完了,一個內陸城市,乾旱年份一年只有兩三百毫米降水,市內又有這麼多河流、暗渠、海子,要那麼強大的地下排水能力幹嘛?

這種思路有沒有問題呢?其實真沒什麼大毛病。

五九年也好,六三年也好,包括那些歷朝歷代數得著的水災。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周圍河流倒灌。

也就是說,周圍排水河道漲太高,都超出京都地平線了。這種情況你就是按萬年一遇的標準修建城市排水也沒用,水根本排不出去。

京都周圍有九十二個排水口,在平行世界的六三年時六十七個發生了倒灌。三分之一在往外排水,三分之二在往裡倒灌河水,這種小學生應用題一看就明白了,不淹才怪。

說起京都河道,還要說點題外話。都知道梁思成夫婦為了保護京都古城殫精竭慮,他們被後世捧得很高。可是誰為保護京都城市露天水系說過話嗎?不知道。如果有,他們就是真正的無名英雄。

不要以為這是件自然而然發生的事,其實那並不簡單。

在京都民間有位養金魚的高手,同時也是位歷史學家。在剛解放那會兒,他把家裡幾個木海的金魚都送了人,盆也倒扣起來,不養了。因為以他對歷史的瞭解,新政權一定會進行衛生運動和城市大改造,以後京都怕是沒有撈魚蟲的水溝了。歷史上,德=國、俄=國都是這樣的。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臭水溝是改造了幾條,但沒有填埋。比如天橋那兒的龍鬚溝,南鑼附近的玉河,這些都改成了暗渠。可以撈魚蟲的地方還留下了大把。

所以在五十年代中期他又開始養起了金魚,這一養直到二十一世紀都沒停過。

從這件軼事也可以看出,保護京都自然水系,很可能是有人在背後默默出過力了,因為這樣的舉動已經超出了歷史規律和普通認知。

但究竟有沒有這回事?是一個人,幾個人,或是一個集體做出的貢獻?這其中又發生了什麼?這已經不可考了。

最新小說: 嫁給前夫死對頭:我懷了,他瘋了! 這個明星不正經 閃婚後高冷江律在她懷裡哭唧唧 給世界一點亡靈具裝鐵騎的震撼 超能進化,我的女神軍團! 無盡世界協奏曲 重生假少爺,從打獵帶妻女發家開始 我在撣邦那些年 讓你養老婆,沒讓你養BOSS 酒廠魅魔,線上○○ 強扭的霸總太苦澀,重生她不愛了 對你不止是喜歡 出軌還裝好老公?全網直播你翻車! 契約女友太美,大佬一個個淪陷了 新生,我要造福一方 神算小村醫 2001傳媒教父 還能不能讓我畢業了 年少有為 重生後我靠學習成了富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