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常利家挺困難,也沒人管他。所以進了初中後他基本處於自生自滅狀態,時不時會找些中小學生‘刷錢’。
常在河邊走,那有不溼鞋?搶著搶著,康常利終於踢到鐵板了,他刷了個不該刷的人。
對方的哥哥昨晚找人把他‘請’了過去。今天白天渾身是傷的康常利被放了回來,這其間經歷了什麼他隻字不說。
從六十年代末,一直到八十年代,京都男孩們最崇拜的就是康常利這樣能打的‘老炮’。
從後世很多文學和影視作品中你也能看出這種情結。什麼《陽光燦爛的日子》、《老炮》等等。創作這些作品的人你去看,都是從這個年代成長起來的老男人,無一例外。
京=局=七=處就在‘炮局衚衕’,專門處理流=氓=小偷,簡稱‘炮局’。老進炮局的被稱為‘老炮’。換個官方說法就是‘屢教不改的流=氓’,沒什麼光彩的。
混混們其實更喜歡自稱為‘玩主’,也有記作‘頑主’。這個詞沒什麼高深的說道,它發源於清末的那群公子王孫,他們以玩為主業,所以叫‘玩主’。
‘頑主’,可能還加了一層‘頑劣’的意思在裡面。這是頑主們給自己貼上的一道‘不羈’、‘叛逆’、‘桀驁不馴’的標籤。
在漢朝有個類似的群體,他們有個很浪漫主義的名字:‘遊俠兒’。這麼一說你大概能明白了吧?流氓都愛浪,祖上傳下的毛病。
後世有人把‘小混蛋’康常利作為‘老炮’的代表人物,這差不多勉強夠格。有人吹捧‘小混蛋’一統了京都地=下江湖,這就純粹是胡說八道了。
前文提過一回小混蛋,這裡扯遠點再多講講。
‘小混蛋’的成長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初入江湖’。他從初中開始打架刷錢,成了個小混混。
這個階段中發生了一件事,徹底改變了康常利的一生。就是杜守義現在去處理的事,這個後文再說。
第二階段是從初中畢業一直到六=六年‘楊=國=慶事件’。在這個階段裡康常利名聲初顯,但還遠遠算不上一方勢力。
當時他的諢號是‘康疤瘌眼’,很普通,也沒幾個人知道。說白了,這時候他還是個沒什麼地位的小混混。
這個階段是以‘楊某某事件’告終的。楊某某也是個老炮,在六=六年四月他在街上搶奪一名馬=裡外=交人員的提包,對方反抗後他抽出菜刀砍了人家屁股。
這看似有些戲劇性的事件,卻是新種花發生的第一起對外=交人員的襲擊,性質十分十分嚴重!
嚴重到什麼程度呢?嚴重到京都因此颳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清=除社=會=渣=子’的風暴。
在很短時間裡,接近五萬名的大小混混、有劣跡的無業遊民,被送到了寧=夏、甘=肅等地的農場,接受改=造。
沒想到的是,這些人剛到寧=夏不久,風=暴席捲全國,混混們紛紛趁亂又溜回了京都。小混蛋就在其中,直到這時他還沒自己的‘隊伍’。
接下來就是小混蛋的第三階段。回京後的‘頑主’們面臨著一座‘真空’的城市,他們各自拉起隊伍,重新洗牌,劃分勢力。
這是段非常混亂的時期,小混蛋真正成名立萬也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他幹翻了‘老混蛋’團伙,獲得了‘小混蛋’的江=湖=渾=號,可謂一戰成名。不過他的崛起很短暫,從六=七年開始,到六=八年就戛然而止了。
回京後還發生了一件事,被後世吹得神乎其神。
在平安里一家小酒館,康常利和其他幾個回京的混混們聚在一起開了個會,檢討頑主們被一鍋端的經驗教訓。
在會上擬定了四條‘頑主規則’,被寫在了一張包‘排叉’的包裝紙上。
後世吹捧康常利一統南北城江=湖就是因為這次會議,就彷彿他在這次會上被推舉為武林盟主一樣。可當你看完當時訂立的四條頑主規則時,就知道這個說法有多可笑了。
第一條,不欺負好學生。
看完這一條就知道參加‘平安里會議’的是些什麼人了吧?
六六年底的小酒館會議時,康常利還是個頑主中的‘青年軍’,並沒有正式加入當時的‘軍閥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