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守義看著空間無奈嘆道:“桂花醬?可我是鹹黨啊!”嘆息聲中還帶著幾分傷感。
廣渠門的‘力力’豆花在京都家喻戶曉,前世杜守義的姥姥家就在廣渠門附近,他可說是從小吃到大了。
在二十一世紀‘力力’是老字號,可在六三年,它卻是家很‘年輕’的館子。‘力力’五四年在京都開的店,五八年搬到廣渠門後就一直在那兒紮下根來,所以滿打滿算至今不過九年時間。
說起這個店名也挺有意思。原本開店定名的時候,準備叫‘勞動豆花莊’。但當時勞動人民識字率不高,怕勞動兩個字他們不認識,所以就在‘勞動’中各取個‘力’字,改為‘力力豆花莊’。
力力?這名字怎麼琢磨都有點味道怪怪的。是誰那麼有才?從那時候起就知道走賣萌路線了?
玩笑歸玩笑,從這個命名過程中就可以看出來,‘力力’從一開始就定位在普羅大眾,而他們也成功做到了。
據杜守義的姥姥講,八十年代託人辦事時會說:“請你上老莫搓一頓”。因為那兒貴氣,有面兒,上檔次。而家裡人自己想打牙祭則是去‘力力’,那裡口味好,更實惠。
看到這些豆花,杜守義又想起了前世的親人來,他去廣渠門找過,卻再也見不到熟悉的姥姥姥爺了....
杜守義輕輕道了聲‘謝謝’,然後關上了空間。穿越整整兩年,對前世親人的思念之情已經淡了很多。系統直到他傷感平復後才簽到了‘力力’,這份拳拳愛護之心他能感受得到...
因為思念起了親人,午休時他回了趟四合院,給老老少少們人手送上一碗豆花。聾奶奶和小當、槐花她們可都是他現在的‘親人’,也是不折不扣的‘甜黨’。
賈張氏看著他忙裡忙外的樣子有些不解,
“你就為了這個特意回來一趟?”
“啊?!可不嘛?我掐指一算老太太饞這口了,是不是?”
“是!”聾奶奶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賈張氏也無語了。聾奶奶上午剛唸叨過這個,沒想到中午杜守義還真就給送過來了。他是怎麼知道的?這也實在太‘靈’了吧?!
杜守義陪著老太太聊了一會兒後,忽然感到靈藤二香喊‘餓’了。
開春以來,靈藤上那一盤盤蜷著的小‘蚊香’開始泛綠,然後慢慢的舒展開來,現在小北屋頂上又是綠油油的一片,看著十分漂亮。
二香就乖乖的守著小北院,並不往外長。可只要杜守義願意,二香能爬過聾奶奶家屋頂,然後長到另一頭的陳永祥家去。
這還是因為它現在只是幼年期,再長兩年讓它覆蓋整個四合院都不在話下,只要有杜守義的指令和足夠的營養液。
這些都是二香自己告訴杜守義的,杜守義也把這話記下了。有朝一日他會買下座大院子,給二香一個寬敞的空間,到那時才是二香真正舒展的時候。
說實話,杜守義已經開始考慮地方了。南鑼後世成了旅遊打卡地,太過喧囂,實在不適合居住。誰願自家門前天天人來人往的?住在裡面就像供人參觀一樣。
那麼一街之隔的北鑼呢?破是破了點可清靜啊?
最重要的是,住在北鑼不用擔心動遷挪窩,因為直到二零二零年,南鑼北鑼還在搞置換呢,大部分的老房子都還在。
至於二零二零以後,杜守義都已經七十五了,在不在都不知道了,愛誰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