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大王,西海大捷,西海大捷!”
當趙丹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正好是在和大臣們議事的時候。
於是趙丹衝著躍躍欲試的龐煖努了努嘴,說道:“龐卿,汝來唸一下這份捷報吧。”
龐煖接過了捷報,念道:
“臣李牧呈於大王面前:臣奉命率軍西進,於西海東側和敵義渠勃所部交戰,勝之。斬首八千餘人,俘虜一萬九千人,敵酋義渠勃授首。依照大王之命,臣已在西海處建城,故所有俘虜暫留城中作為苦力。臣將率軍回師朔方,隨後迴歸邯鄲拜見大王。”
趙丹想了想,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這個李牧,倒是挺有意思的……對了,主簿的奏摺呢?拿來給寡人看看。”
作為獎賞的憑藉,軍功的評定顯然是重中之重,所以趙軍之中是專門擁有一個計算軍功的部門,在打仗的時候就由這個部門派人隨軍,然後再具體的計算出殺敵的數量,並且呈報給趙丹。
由於這些人之中地位最高的是主掌全軍功勞簿的那個人,所以這個職位就稱為主簿。
依照慣例,主簿往往都是由和主將沒有什麼關係的人去擔任,為的就是以防主將誇大戰功。
所以在大戰結束之後,通常會有兩份奏摺出現在趙丹的案前,一份是主將的,另外一份則是主簿的。
很快的,這份來自主簿的奏摺就出現在了趙丹的面前。
相較於李牧這位主將的奏摺,來自主簿的奏摺就詳細很多了。
“西海一戰,共計斬首敵軍七千五百七十四人,俘虜一萬八千三百二十三人,我軍傷兩千零五十二人,亡八百八十九人……”
趙丹看著看著,臉上逐漸露出了笑容。
兩份奏摺上的數量並不一致,李牧的奏摺上面寫的數字明顯比主簿奏摺上的數字要多了一些。
不過這也是很正常的情況,畢竟有些軍功是會被不同部隊給重複計入的,只有上報上去給主簿們之後才會慢慢的進行查重,然後擠出一些水分來。
從這兩份奏摺之中就可以看得出來,趙軍這一次的勝利並沒有什麼水分,的確是以極小的代價獲得了一場大勝。
一想到這裡,趙丹的心中就是一片輕鬆。
這樣一來的話,河湟地區就算是拿下來了,剩下的工作就是在那裡建立趙國的統治秩序即可。
漠南、河套、河湟、河西走廊,這四個地方對於中原王朝來說那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這些地方被征服或者臣服,那麼中原王朝就會強盛,反之則會變得羸弱。
強如漢唐,那就是掌控了這四個地方之中的至少三處,所以才能夠建立一個青史留名讓後人懷念不已的盛世。
弱如宋明,那通常就是隻能掌控這些地方的一到兩處,結果就是在大部分的時間裡都只能夠疲於應對遊牧民族的侵擾。
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地方能夠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戰馬,有了足夠的戰馬,中原王朝就能夠憑藉著強大的國力不斷的北征,一次次的擊潰遊牧民族的反抗。
但這些地方一旦落入了遊牧民族的手裡,那麼就會讓遊牧民族迅速的組成一支強大的騎兵,同時獲得對中原的地理優勢,造成巨大的威脅。
所以趙丹也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的經營這些地方,將這些地方給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手裡。
炸藥雖然已經出現了,但是在大規模機械化部隊沒有出現之前,騎兵依舊是這個世界上機動性最高的兵種,是必須要得到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