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李斯作為一個法家官員,那可是非常重視這種規章制度的考試,他不但對自己非常狠,對別人更是十分的嚴格。
李斯的前任李伯原本就是一個嚴格而著稱的官員,但是李斯其人的嚴厲甚至還完全在李伯之上,讓趙國官場上下大感吃不消。
比如說在這一次上計之中,鄭朱所負責的大行所屬竟然有整整十六名官員因為上計不合格而被降職或者辭退,另外有三十七名官員因為成績處在危險線之內而遭到了警告(兩年被警告則降職,三年被警告直接辭退,這數量是往年的三倍之多。
鄭朱作為趙國重臣自然是有些渠道的,事先就探知了這樣的結果,於是便秘密上門拜訪李斯,想要讓李斯高抬貴手,放鄭朱屬下的那些官員一馬,好讓鄭朱負責的大行部門在這一次的上計之中成績不會太難看。
然而李斯毫不猶豫的就拒絕了鄭朱的要求,十分堅決的堅持了原先的上計成績,完全沒有絲毫的改動。
上計結果出來之後,鄭朱所在的大行部門毫無疑問的在七大重臣負責的部門之中墊了底,遭到了趙丹的點名批評,鄭朱由此自然是對李斯非常不爽。
要知道秋季上計才十月二十五日才結束,也就是剛剛過去沒有幾天的事情,鄭朱心中的火氣這時候還根本沒有散去,找李斯的麻煩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對於鄭朱的厲聲責問,李斯看上去一點都不擔心,整個人似乎已經開始習慣了在這種場合發表意見的感覺,說話的時候也自如了不少。
“鄭卿此言,雖然聽起來似乎是有些道理,但若是站在全域性的角度上來看,卻又未免過於片面了一些。”
這個反駁自然是讓鄭朱氣得滿臉通紅,要知道鄭朱負責趙國外交工作也有二十來年了,也算得上是趙國的老外交官了,自認為也是如今大陸上鼎鼎大名的縱橫家了。
可現在就是這麼一個年紀比鄭朱年輕了幾乎整整一代的小輩嘴裡口口聲聲的說鄭朱看外交問題過於片面,這如何能讓鄭朱忍受得了?
鄭朱當即就開口對著李斯喝道:“李卿,汝竟敢在大王面前如此狂言!若是汝這次說不出個好歹來,吾便要請大王治一治汝這信口開河之罪!”
坐在王位之上的趙丹皺了皺眉頭,適時的開口道:“好了,都不要吵了,都是寡人和趙國的重臣了,還在這裡吵吵嚷嚷,成何體統!”
看到兩人都閉上了嘴巴之後,趙丹又沉聲對著李斯說道:“李卿汝有話就好好說,不要說其他的東西了。”
看上去似乎是在責怪李斯,但實際上卻有些保護李斯在內,畢竟這話都沒說呢就和趙勝以及鄭朱都吵過了,等到話說完了,豈不是把所有人都得給得罪光了?
說實話,這也是法家官員們的通病,那就是非常非常的容易得罪人。
法家官員們極其重視規章制度和皇帝的法令,通俗的說就是喜歡當皇帝的忠狗,甚至不惜為了皇帝而和那些同為官員階層的其他趙國官員們為敵。
這就導致同僚們往往都會對法家官員的觀感都非常的差,一旦有機會便會對這些法家官員們群起而攻之,力求搞倒搞臭。
只要翻翻史書就會發現,像什麼李斯晁錯張湯桑弘羊這些法家代表人物基本上都是如此,活著的時候不被同僚待見,只要被君王所放棄就只能是必死無疑了。
雖然說李斯和鄭朱的矛盾現在肯定還沒有到那一步,但是趙丹也並不希望自己的大臣搞得你死我活的那個地步,所以才特地說話警告了李斯,就看他自己能不能夠體會了。
李斯聽到趙丹的話之後應了一聲,也不知道有沒有聽懂,立刻十分恭謹的說道:“大王,臣剛才之所以那樣說,其實是有原因的。臣的想法其實非常的簡單,的確現在我國雖說是非常強盛,但也並不足以獨立滅亡魏國。可是……若是大王聯合其他國家,趁著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起攻擊魏國呢?”
李斯的這番話一說出來,整個大殿之中頓時就是一片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