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趙丹便問道:“諸卿可有何計策解決此事?”
廉頗道:“可命南軍守衛南長城和邯鄲一線,北軍作為主力進攻秦國。再從中山、河間諸郡調集郡兵,應該能有二十萬軍隊守衛邯鄲。至於關中方向,則從上黨、河東、晉陽等地抽調兵馬配合。”
趙丹問道:“如此一來的話,關中方向部隊的戰鬥力是否會不足?”
龐煖插嘴道:“可以讓邊騎軍團經河套兩郡南下攻擊秦國上郡,如此雙管齊下,秦軍定然顧此失彼。”
趙丹道:“邊騎軍團需要抽調多少兵馬?”
龐煖道:“如今邊騎軍團共有五萬騎兵,除去維持北方防線的必要人馬,應當可以抽調至少兩萬騎兵南下。”
趙丹又問道:“如此數量眾多的騎兵南下,可有用武之地?”
龐煖道:“從河套南下至關中,一路上皆是水草豐美之地,而且無高山無大嶺,正是騎兵絕佳用武之地。”
事實上在漢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匈奴人就經常從這條路線一路南下,來到關中地區打秋風。
趙丹想了想,又道:“若如此的話,那麼誰人負責率領河東郡方向的主力進攻秦國?”
廉頗當仁不讓,一雙白色的眉毛挺得直直的:“大王,老臣願意領兵!”
趙丹又道:“誰人負責邯鄲地區防禦?”
龐煖道:“大王,老臣可助大王守衛邯鄲。”
“什麼?”趙丹驚訝的看了龐煖一眼:“龐卿,汝不是應該率領邊騎軍團南下嗎?”
龐煖笑道:“守衛邯鄲和大王乃是重中之重,老臣怎能放心交於他人?至於邊騎軍團之將,老臣願推舉一人。”
“誰?”趙丹面帶疑問。
“李牧!”龐煖語氣肯定。
趙勝聽到這裡,忍不住插了一句嘴:“李牧此人雖然的確在攻取河套一戰中立下大功,但是否過於年輕?”
龐煖笑道:“平原君有所不知,李牧雖然年紀輕輕,但從軍已有十餘年,為人沉穩多智,對騎兵作戰尤有心得。若是領大軍征戰,李牧或許不如吾,但若各領一支騎兵,則吾難勝李牧也!”
趙丹沉吟半晌,心中有些猶豫。
雖然也知道李牧是很神了,但是現在的李牧畢竟年輕啊,歷史上的李牧可是在二三十年後才開始神起來了,現在就對李牧委以重任,是不是有些為時過早?
但是不管怎麼說,龐煖畢竟也是一位名將,而且又曾經兩次率領過趙國邊騎軍團對燕國作戰,對於騎兵的發言權還是有的。
而且這麼一來的話李牧也算是龐煖的老部下了,既然龐煖都如此推崇,那麼李牧現在也成長得差不多了吧?
半晌過後,趙丹深吸了一口氣,做出了決定:“既然如此,那麼河東方面便以武信君廉頗為將,寡人給你二十五萬兵馬,先攻下崤函通道,再見機行事,決定是否繼續進攻關中!至於河套方面,便以李牧為將,率兩萬邊騎軍南下,以牽制秦軍為主,為武信君的主力部隊爭取時間。”
“至於邯鄲方面,則由龐卿掛帥,劇辛輔助,負責邯鄲方面的戰事!”
“鄭朱大夫,汝等大行所屬也不要閒著,立刻派出使者前往各國,尤其是魏、齊兩國,爭取讓這兩國保持中立!再去問問韓王然和楚王元,看看他們願不願意和寡人一同出兵攻擊秦國!”
隨著趙丹這一條條的命令有條不紊的下發,整個趙國的戰爭機器在沉寂了一年的時間之後,又開始隆隆的運動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