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幾日趙昕逛遍了杭州不少文人聚集的地方,可都沒遇到什麼能讓他動心招攬的人才,他知道他是時候回京了,可就在他要回京的時候,一場大雨連續下了三天三夜,這場大雨不僅阻斷了他的回程也帶來了災情。
府衙內,望著窗外的漂泊大雨,趙昕不禁眉頭緊皺,想起前世學過的一篇文言文——《範公賑災》。
皇佑二年,吳中發生大饑荒,餓死者的屍體遍佈於道路。史書並未記載是何原因引起的饑荒,但依趙昕看江南水鄉之地多半不會是因為乾旱而導致饑荒,眼下的種種跡象也表明,這次饑荒很有可能是水禍引起的。
“報!殿下!包大人令人送來書信一封!”楊懷恩急急忙忙的走進來說道。
趙昕不由的面露疑惑,全縣令又有何事稟報?
楊懷恩又道:“據送信的使者說,他是連趕了三天三夜的路,一路上騎死了三匹馬方才將此信送來。”
趙昕心裡頓時有種不好的預感,接過信來開啟一看,
“雍王親啟!臣包拯與吳縣查王爺遇刺一事,然則天將大雨,且近一旬竟未放晴,數日前,河水高漲,沖垮大堤,淹沒田地,房屋,橋樑,損毀官倉,尤以吳縣災情尤為嚴重,已致近十萬百姓無家可歸,露宿街頭,且吳縣已無糧可濟,臣包拯伏請王爺調杭州官糧以救百姓於水火......”
真是怕什麼來什麼,趙昕看完書信後,吩咐道:“楊指揮,你立馬去通知杭州大小官員到府衙來議事,要快!務必半個時辰內全部來到。”
“諾!”楊左使趕忙應了一聲,火急火燎的跑了出去。
......
杭州的大小官員一聽雍王召見,自然是不敢怠慢,不稍一炷香的時間,除了外出公幹的官員外,都已到齊。
范仲淹起身問道:“王爺!召下官等來此,不知所謂何事?”
趙昕不由得一愣:“先生不知道嗎?”
范仲淹疑惑道:“近日接連大雨,下官一直忙於加固河道,並未見有別事發生啊?”
趙昕見此只好將包拯的親筆書信遞上。
范仲淹滿臉迷茫的接過後,稍一看,便臉色全變。
趙昕又道:“本王今日收到包大人的一封十萬火急的信,信中說吳中接連數十日大雨,已成水患,且數萬百姓受災,無家可歸,故請本王調杭州官倉以救吳中百姓,眾位有何良策啊?”
“這!只怕眼下除了開倉放糧也沒別的辦法了?”
“可這糧食是給前來駐紮的禁軍準備的,若拿去賑災了,導致來駐紮的禁軍無糧,只怕到時候引起兵變,那我等豈不是闖下大禍。”
......
一陣官員議論紛紛,一時間,趙昕也拿不定注意。
范仲淹起身說道:“王爺!依臣之所見,可以先取官倉一半糧食運至吳中,以解吳中燃眉之急。大軍到達還有數日,此間再向糧商收購糧食,用來保證大軍的供給。”
趙昕思忖了一下回道:“眼下也只能這樣了!畢竟災情緊急,刻不容緩,這樣,本王派2000龍衛軍親自護送這批糧食,並前往吳中維護秩序,以免災民過多,引起騷亂,至於具體的措施還是有勞先生和諸位同僚了!”趙昕躬身拜道。
一眾官員趕忙起身拜道:“王爺過謙了!臣等必將殫精竭慮,共度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