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阻礙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遏制了剛剛萌芽的資本主義經濟的社會形態。
所以。
綜合來看。
海禁政策是弊大於利的!
聽見朱標的話。
方修的臉上露出思索之色,片刻後道:“殿下有沒有想過,勸陛下不要禁海。”
朱標面露猶豫,道:“本宮見父皇禁海之心堅定,應當不那麼容易改變,而且若是不禁海,倭寇的問題卻是無法解決。”
方修道:“在臣看來,卻是未必。”
朱標聽見這話,抬眸看向方修,有些好奇道:“此話怎講?”
方修道:“臣以為,清剿倭寇的效果之所以不佳,只是朝廷沒有下定剿滅倭寇的決心!浙江、福建兩布政司,沒有專門清剿倭寇的衛所,也沒有足夠的船隻,更沒有精良的武器。
只要陛下下定決心,在這兩布政司,設立剿倭衛,裝備新式火槍和新式火炮,修建大量的大型戰船,日夜巡航,發現倭寇,追擊到底!
不出一年,倭寇之患可解!”
其實。
洪武年間的倭寇,不僅僅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倭寇。
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張士誠等朱元璋的手下敗將,逃到了那個地方,藉著廣闊的大海,東躲西藏的同時,劫掠商船和百姓,以此謀生。
這樣的倭寇,只要下定決心,想要剿滅,並不算困難。
朱標聽見這話,眼眸先是一亮,又很快暗淡下來。
他嘆了口氣,沉聲道:“靖安侯的想法,想要實現,需要很多的銀子,如今朝廷缺少的就是銀子。”
方修道:“陛下,哪一件事想要做成,不是要耗費大量的銀子?”
“關鍵在於,這銀子花的值不值,有沒有用在刀刃上!”
“在臣看來,將銀子用在剿滅倭寇上面,非常合適,別的不說,單單味精,要是能銷售到海外,能給朝廷帶來多大的收益?”
“除此之外,還有陶瓷,還有絲綢,當然咱大明剛剛立國,這海上的貿易掙不到多少銀子,陛下和殿下都不放在眼裡,也是人之常情。
可是等到以後呢?情況就未必如此了!
這還只是其一!
其二,清剿倭寇,也不僅僅只是賠銀子,說不準也是能賺到銀子的。
尤其是等我大明的剿倭衛發展壯大,未來說不準可以直達倭寇的老巢!
臣可是聽海外商賈提起過,這倭國的老巢藏有大量的銀子!”
方修這話並不是無稽之談。
因為倭國本土確實有一座銀山。
在方修的計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