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聽見這話,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擺擺手道:“丞相的事,先不急。”
“咱還有些話,要跟你說。”
朱標作揖道:“父皇請講。”
朱元璋眼中迸發出深意,語重心長道:
“咱還是要說說靖安侯,他這個人受了爵位後,還沒有忘記本心,一直住在郊外。”
“這樣就更能看到民間疾苦,思考做事不用受諸公的約束。”
“所以啊,標兒,空下來別老是跟在諸公後面,也多找靖安侯談談心,看一看靖安侯平日裡都在做些什麼。”
“咱可以肯定,你能從他那裡學到平日裡學不到的東西!”
朱標聽見這話,腦海裡立刻浮現出朱元璋剛才說的制度漏洞。
如此巨大的漏洞。
朝堂諸公怎麼可能沒有一點察覺?
他們只是選擇無視這些漏洞,為以後謀取私利打下基礎罷了。
所以,朝堂諸公各個道貌岸然,滿口仁義道德,心裡想的卻未必如此。
聖人曰: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不就是如此嗎?
朱標想到這,深以為然道:“父皇,兒臣記住了。”
朱元璋坐回龍椅上,有些疲憊的擺擺手道:“記住了就好,別的咱也不多說了,你回去吧。”
“是,父皇,兒臣告退。”
朱標作揖,轉身離開了乾清宮。
踏出乾清宮門後。
他本想回東宮,但轉念一想,還是決定見一見靖安侯。
一是跟這位未來的宰相談談心,貼近一些距離。
二是問一問那十六個字落在實處,具體該怎麼做。
想到這。
他不再猶豫,轉身離開了皇宮。
片刻後。
他來到靖安侯府,敲門後發現是個商賈,就知道靖安侯大概又回城郊的書院了。
於是又叫了一輛馬車,往城外趕。
坐在溫暖的馬車裡。
朱標的腦海裡還在不斷迴盪著朱元璋說過的那些話。
只覺得振聾發聵!
“跟父皇比,我還是差的太遠了啊。”
良久後,朱標嘆了口氣,掀開車簾,想要透透氣,舒緩一下心情。
剛掀開車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