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泰只用兩年多少時間就收復河東、中原和關中,極大的震驚了趙昀和南宋朝廷。
雖說現在齊國沒有表現出攻宋之意,但是宋國君臣卻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在這種壓力之下,南宋的統治階層,不得不讓出一些利益,來補充南宋的軍費。
山東半島之東,浩瀚無邊的大海上,十艘滿載著糧食的海船,在大海上乘風破浪。
這支船隊,沒有靠近海岸航行,而是遠離海岸,似乎是有意避開山東近海,不想被人發現蹤跡。
“相公,再過一天,我們就能繞過山東,抵達遼東了!”一名官員走到賈似道身邊,開口說道。
賈似道目光遠眺海面,目光深邃,“齊國重視漁業和海貿,大家要小心一些,儘量避開他們的漁船和商船!”
官員點點頭,“相公放心,望鬥上有人看著,發現齊國船隻,我們會立刻避開。”
賈似道頷首,他緊了緊披風,感受到海風有些大,“那好,有什麼情況,立刻向本官彙報!”
語畢,賈似道便轉身進入船艙。
一將無能,累死千軍。
一個國家的皇帝無能,那整個國家都要受累。
趙昀是個優柔寡斷,很容易受外部影響,而改變自己想法的皇帝。
在趙泰發起統一北方的戰爭時,趙昀受到影響,沒有選擇支援蒙古。
如果蒙古退守草原,趙昀受到齊國威脅,他才想起支援蒙古。
此前南宋只需要很少的錢糧,就可以透過支援蒙古,來保證自身安全,而現在南宋即便花大力氣,恐怕也難以取得多大的效果了。
如今南宋想起支援蒙古,時間上肯定是有些晚了,不過賈似道還是帶著船隻,希望能夠再次與蒙古結盟。
遼東,遼河入海口。
忽必烈在接到南宋將派遣船隻,從海陸向蒙古輸送物資的訊息後,便帶著一隊蒙古騎兵來到遼地,準備和南宋使者會面。
蒙古人退入草原後,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因為草原上人口眾多,糧食難以自給自足,蒙古各部的關係,便逐步緊張起來。
去年河套內亂,雖很快停歇,但是卻開了蒙古各部,為爭奪牧場和牛羊,而相互攻伐的先河。
去歲秋冬,貴由勉強組織起蒙古各部南下劫掠,可是卻沒有獲得什麼成果,再加上齊國對邊境封鎖,導致蒙古無法從南方獲得資源,蒙古內部的矛盾,便更加尖銳,到了隨時可能會刀兵相見的地步。
今年因為牛羊和牧場,蒙古內部已經發生幾次部落衝突。
而蒙古各個部落,為了能夠爭強牛羊和牧場,也逐漸分為三個陣營。
這第一個陣營,便是蒙古可汗貴由,他佔據漠北,得到了很多貴族的支援。
第二個陣營是蒙哥,漠南個各蒙古部落,基本都聚集在他都周圍。
最後一個是拔都,他控制了河套,而因為河套已經發生過一次內亂,人口銳減,牧場和牛羊足夠,拔都缺糧的情況,反而比貴由和蒙哥要輕一些。
如今草原上,貴由和蒙哥已經是劍拔弩張,隨時可能開戰。
忽必烈來到遼河口,等待賈似道,便是希望能夠從南宋獲得物資和支援,讓蒙哥重新統一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