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趙泰只能讓這些俘虜,去疏通河道,興建水利,避免他們吃白食。
不過齊國控制之地,淮南地區人口密集,農業高度發達,百姓精耕細作,已經將土地利用到了極限,水利非常完備。
河北直接面對蒙古的攻擊,齊國不敢投入太多,山東也沒什麼大工程能夠上馬,所以十多萬俘虜,並沒能很好的利用。
因此趙泰覺得,如果南宋願意出錢,他可以放一部分人回去。
王文統聽了趙泰的話語,沉吟片刻,“大王做出這麼大的讓步,臣估計簽下和議不難。”
~~~~~~
河北,在趙泰同王文統商討與南宋議和之事時,齊國控制的州縣,已經進入了忙碌的春耕中。
去歲打仗,影響了河北、山東的秋收。
雖說戰爭的結果,讓齊國官府所獲頗豐,充實了國庫,解決了齊國的危機,但是百姓在戰爭中遭受的損失,卻沒有得到彌補。
戰後趙泰宣佈河北、山東受到戰爭影響的州縣,免除賦稅,可百姓因為去歲沒得到收成,許多人家坐吃山空,不少人家為了生存,都向富人和官府借了大筆口糧。
雖說趙泰下令免賦,但是百姓普遍欠債,齊國可謂是國富民貧。
因此今年的春耕,今年的收成對百姓來說,便格外重要。
若是今年能夠豐收,百姓便能夠償還一部分債務,同時來年收成前,也有糧食吃。
如果今年耕種受到影響,百姓又顆粒無收,那麼河北百姓便會大量破產。
齊國官府,對民間的情況有所瞭解,對於今年的春耕,可以說格外重視。
開春之後,趙泰便在濟南舉行春耕儀式,各州縣官員也都紛紛進行春祭,勸民耕種。
在河北平原上,天空晴朗,微風拂面,春日的陽光溫暖而舒適,忙碌的百姓站在田地中,看見周圍樹木抽芽,野花綻放,聽著鳥兒在歡快地歌唱,心情不禁格外舒暢。
此時無數穿著簡單衣物的百姓站在田地裡,他們或是用鋤頭除草翻地,或是趕著耕牛,或是播撒種子。
百姓看見這幅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場景,有人忍不住停下手中活計,高聲歌唱著。
】
忽然,一陣馬蹄聲響起,北面一隊騎兵,疾馳而來,轟隆的馬蹄聲瞬間打破這副美好的畫面,百姓看見賓士過來的騎兵,立刻嚇得驚慌四散。
窩闊臺丟了河北,又見雄州世侯殺死達魯花赤,投靠齊國,為了遏制這種勢頭,窩闊臺採納謀臣建議,派遣小股騎兵南下,影響河北春耕,不讓河北百姓進行生產,叫他們知道跟隨齊國,只會過得越來越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