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略微遺憾的是像方文山和周杰倫這樣的搭檔畢竟太少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方文山會和周杰倫相遇一樣這麼好運的。大多數的創作人的生活基本上都不怎麼樣,另一個地球,即使是國內最頂尖的創作人,一年的收入頂多是個三流歌手的收入,這是圈內不爭的事實。
舉個前世的例子,創作人劉沁在寫《你快回來》的時候,她只拿了一萬塊錢稿酬而已。
而當這首歌被孫楠唱紅了,產生了幾百上千萬收益的時候,沒有人會分給劉沁一分錢的。
這就是創作人的悲哀和窘境,也是娛樂圈裡可悲的現實。
正因為現實太可悲,所以很多新的音樂創作人發現自己辛苦創作的作品被娛樂公司幾千塊買斷,然後在網上獨享暴利;歌手拿著作者的歌去演出,一年賺幾百萬自己卻連一分錢都分不到的時候,創作者都灰心了。
因此很多有才華的創作人都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退出了創作人這個行業。
據之前林沐寫文娛小說時收集的資料來看,整個內地流行音樂創作人,如今只靠填詞收入生活的不會超過一隻手的數目。
想想都覺得這是一件讓人覺得悲哀的事情。
而且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的話,指不定那天這五個人也會消失匿跡。
新歌手紅了,出場費可以迅速從幾千漲到幾萬、十幾萬、幾十萬,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做到數倍的遞增,另一個世界的“我是歌手”就造就了不止這樣一位歌手。而反觀創作人呢,一個創作人從新人到寫出很多膾炙人口的歌曲時候,需要比歌手更多的培養期和成熟期,但最後的創作費頂多漲幾千塊,試問如果是你,你會願意保持著熱情繼續創作下去嗎?
一個優秀的創作人產生的社會價值遠遠超過一個歌手,因為他們可以為不止一個歌手寫歌。
別的行業都是花巨資引進人才,但在如今最賺錢的娛樂文化產業裡,創造者的收益卻是最低最低的。
你也許看到過一個歌手一夜爆紅然後第二天就是香車豪宅的,但你什麼時候看見一個內地創作人只透過詞曲創作的收入買的起豪華汽車的?很多很有前途的創作人基本上都是一腔熱情進來,灰頭土臉出局,能堅持下來的寥寥無幾,而這寥寥無幾的而幾個又陷入了之前所說的悲哀之中。
從剛才那不確定是誰的回覆之中,林沐似乎已經感覺到了,這個世界的音樂圈似乎也陷入了和前世差不多的困境之中。
不過他想自己既然來了,自己就應該試試,看看能不能改變一下這樣的局面。
“哎哎哎,往哪走呢?想什麼呢?這麼入神?”
林沐一邊思索一邊往前走,以至於超過了宋毅承他們的桌子都沒反應過來。
“待會吃完飯去錄音棚玩玩怎麼樣?”
林沐退回來,在沙發上坐下開口問道。
“去錄音棚?你要錄歌嗎?”宋毅承開口,眾人都投來了疑惑的目光。
林沐想了一下,突然開口道:“要不,一人給你們錄一首?”
——
PS:終於趕出來了,下樓吃點東西,明早又要趕路,悲催。求推薦收藏安慰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