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渡過多災多難一年的清安縣,在新年裡並沒有見到任何的曙光。
儘管趕走了流寇大軍,可整個冬季都沒有下過一滴雨。
開春之後,清水河徹底斷流,河床上滿是被暴曬過的魚乾。
很快這些魚乾都被人撿去充飢。
由於灌溉水源斷絕,春耕的工作已經無法進行,恐慌的情緒四處蔓延。
這讓縣令葉嚮明焦頭爛額,一方面組織大量的人力打井採水,另外一方面引導農夫栽種諸如地薯之類的耐旱作物。
雖然說地薯難吃,並且需要加工才能入口,但總比種植稻麥顆粒無收來得強。
儘管如此,到了入夏的時候,災民還是在清安縣境內大量出現。
「老爺,夫人,行行好給點吃的吧!」
縣城的大街小巷裡,忽然多了很多攜家帶口的逃荒者,他們衣衫襤褸面黃肌瘦,一個包袱幾口破碗就是全部的家當,坐在地上向來來往往的行人乞討。
可是也討不到什麼吃的——現在的糧食非常精貴,一天能吃上一頓飯的就算很不錯了。
由於湧入城裡的災民數量太多,嚴重影響到了縣城的治安,因此衙門派出了差役,連同守備軍一起將這些人驅趕到城外安置和救濟。
一時間哭喊聲、哀求聲綿綿不絕,甚至都傳到了縣衙裡面。
大堂之中,縣令葉嚮明愁眉不展,對坐在一旁的汪塵說道:「縣庫裡的存糧,最多就只能再支援一個月的時間,現在從雲澤府也買不到糧食了。」
「賢婿,你說怎麼啊?」
葉嚮明擅長練兵,但是在處理民政方面的能力不是很強,因此越來越倚重擔任縣丞的汪塵為自己出謀劃策。
「再向大戶借點糧食。」
汪塵不假思索地說道:「他們肯定還有存糧,能借多少是多少。」
「這不太好吧。」
對於汪塵的建議,葉嚮明頗為躊躇。
他當然知道縣城裡的一些大戶囤積了大量的糧食,可是沒有正當的理由,就對這些大戶動手,那很容易引發大亂。
大戶們又不是魚腩,豈能容忍自己被輕易宰割?
另外葉嚮明在清安縣經營了這麼多年,跟不少的大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也不好下手啊!
「沒什麼不好的。」
汪塵淡淡地說道:「危難之時,自當同舟共濟,為了清安十萬黎民百姓,他們不借也得借,最多我們平價購買就是了。」
在汪塵看來,自己這位老丈人能力是很強的,可惜當官當久了,尤其是在擔任縣令之後,行事就開始顯得束手束腳,沒有了往昔的果斷決絕。
葉嚮明苦笑:「他們哪裡肯賣啊!」
現在的糧食比銀兩更珍貴,有錢都無法在市面上買到足夠的糧食,城外的災民如果沒有縣庫存糧的賑濟,早就全部餓死了。
「那可由不得他們。」
汪塵不假思索地說道:「這樣吧,我讓人丟幾副甲冑到那些大戶家裡,那縣衙動手的理由就有了。」
歷朝歷代,私藏甲冑都是大罪,輕則全家流放,重則滿門抄斬!
一副甲冑滅一家大戶,理由非常的充分。
葉嚮明聽得目瞪口呆,甚至心生寒意,感覺自己對汪塵的認知又被重新刷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