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格萊:“所謂的路,不僅是走的,而是透過走去尋找方向。尋找不到方向的路便不是路。路向所有人敞開,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走上那條路。”
電話:“張格萊。”
張格萊:“找到了嗎?”
電話:“凱魯酒店。”
張格萊:“在酒店門口見吧!”
……
第一局。
2012年春天。
澡堂。
社長:“格萊,差不多就收尾吧,你這麼細心也是一種病。”
張格萊:“是,社長。”
社長:“那個,還有,姓張的腿都好了。”
張格萊:“啊,是,那從明天開始……”
社長:“你也是時候該辭掉啊,你要做這種雜七雜八的兼職到什麼時候?你退伍已經很久了,你有在找工作嗎?”
張格萊:“哦,是。”
社長:“不容易吧,我要不要給你找一份工作?”
簡短的劇情介紹下出現的密密麻麻臺詞,讓沈正源反應過來,自己腦海中出現的並不是一本書,而是部劇本。
這就是【創意類】物品的作用嗎?
給一部電視劇本?
只是,這部劇本的情節,怎麼總感覺有些熟悉?
雖然只看了一個大致的開頭,但沈正源總覺得劇本開場的臺詞對話,尤其是第一句有幾分似曾相識的感覺。
想到這裡,沈正源連忙將劇本翻回到第一頁,這才在劇本的封面上看到大大的寫著——《未生》兩個字。
《未生》?
這不是部漫畫嗎?沈正源對於南朝鮮的瞭解沒什麼深,關於《未生》這部漫畫的名字也只是偶爾從看過綜藝節目當中聽到過幾次,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也沒有去找漫畫看過。因此,自然也不知道《未生》就是從原本的漫畫中改版過來的。
帶著幾分好奇,沈正源上網搜尋了一下關於《未生》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