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珩乃是雁門關的守將,手底下的兵馬雖然都打完了,但他還握著五百人的建制,這就是朱涵與戲志才謀劃收服他的重要原因所在,要不然的話朱涵哪裡會管他韓珩的死活,不過這種話肯定不能當面說。
“主公,你把末將都給弄糊塗了!”
韓珩一下子轉不過彎來,幾次抬手準備夾菜,隨後又放了下去,可見他心中存在疑惑。
“你呀,你呀!怎麼就聽不明白呢!”
朱涵一邊搖頭苦笑一邊耐心地解釋道:“我現在還只是箕稠麾下的一名軍候,統兵不過五百之數,你若是來我麾下,最多就是任個屯長!我們的隊伍只增加了你一個人,可你要是繼續當雁門關守將的話,那你就能繼續統兵五百!我們兩邊的人馬加起來就是一千人!”
“原來如此,末將明白了!”
韓珩這才反應過來,他連忙保證道:“但請主公放心,末將一定會為主公握著這五百兵馬,以供主公驅策!”
“明白了就好!”
朱涵笑道:“吃了飯以後就趕緊下去休息吧,昨晚上大傢伙都累得夠嗆!明日一早,咱們就到高柳縣城去招兵!”
次日,朱涵帶著一些人就返回了高柳縣城,趙文在得知了朱涵的戰績後,頓時驚為天人,雖然韓珩所部損失殆盡,但這並不妨礙他趙文高興一場。
隨後數日,雁門方面的援軍遲遲不見蹤跡,就連箕稠這邊,朱涵都只是收到一封書信,箕稠在信上誇獎了一番朱涵的功勞後,又調回了趕來雁門關支援的隊伍,最後又是勉勵了朱涵一番,讓他繼續堅守雁門關,同時會上報他朱涵的戰績。
對於這些,朱涵只是呵呵笑了聲後就拋之腦後。只會口頭嘉獎,這任誰聽了都會
(本章未完,請翻頁)
心裡不舒服,與其去跟箕稠掙個臉紅脖子粗,朱涵還不如自己待在高柳,招他的兵,賣他的馬。
這日,負責招兵的張遼跟管亥一臉無奈地找到朱涵。
“我說你們兩這是怎麼了?讓你們去招兵,來我這作甚?”
朱涵正在衙門跟趙文攀談拉近感情,突聞麾下二將尋來,當即笑罵道:“想偷懶了不成?”
“主公,這都過去了三四日,來報名參軍的青壯才有二十來個!”
張遼苦笑道:“你可得想個辦法啊!照這樣下去,一個月都招不滿!”
“原來是這事啊!”
朱涵聞言後也覺得這個問題頗為棘手,要是在冀州的話,這種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可放在代郡,還真的就成了大問題,這一來,代郡人口稀少,從趙文口中得知,代郡登記在冊的有兩萬餘戶,人口十二萬餘,而且這還是幾年前的資料,現在能有十萬人都算不錯的了,跟代郡沾邊的雁門、上谷兩郡的人口更少,雁門最多三四萬人,上谷最多六七萬人。
也就是說,現在代郡十一縣的總人口,只是比朱涵當初執掌冀州安平國經縣一縣的人口多個兩三萬而已,連代郡都這個樣子,那更別說雁門、上谷了,那兩郡的人口還沒有經縣多。
“咱們現在手底下只有三百來人,一邊要忙著看管戰馬,一邊要忙著看押戰俘,一邊還要堅守雁門關!這招募兵勇之事迫在眉睫,不知趙兄可否幫上一二?”
其實朱涵早就得知了招兵困難,今日拉著戲志才來找趙文聊天打屁,然後張遼他們硬闖衙門也是做戲給趙文看,誰叫這個窮書生這幾天一談到招兵的事情後不是找不著人就是左右而言其他。
“哎呀!賢弟你有所不知啊!咱們代郡的青壯,真的所剩無幾了,要不你去涿郡看看,涿郡人口密集,想必招募這一千人,問題不大,為兄可以給賢弟你開路引、文書,以便賢弟你在涿郡行事!如何?”
身為當地父母官,趙文也是無奈得很,都說幽州民風彪悍,善產狼兵,可又有誰知道代郡已經是十戶九室無兒郎。
“代郡好歹也有十來萬人吧?這千把個青壯都找不到?還要讓我去涿郡招兵?”
朱涵聞言一愣,臉色難看地說道:“趙兄你這是把小弟當外人啊!”
“是呀,咱們堅守雁門關,折了那麼多的弟兄,如今招個數百兵勇都要跑去涿郡,這要是傳揚出去,恐會令手底下的將士們感到心寒啊!”
戲志才在一旁幫腔道。
“賢弟,你若是要酒要肉,為兄還能給你們想點辦法,這要人的話!為兄也是沒了辦法啊!”
趙文一臉為難地解釋道:“為兄跟你明說吧,你讓為兄給你一千名青壯的話,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就要強拉壯丁了!那樣來計程車卒,想必賢弟你也不敢用吧?”
“唉,算了,我親自跑一趟涿郡,此事就不勞煩趙兄了!不過你說的酒肉可得作數,弄好後就送去雁門關給我手底下的那些兄弟解解饞!”
無奈之下,朱涵只好放棄這個打算,決定親自走一趟涿郡。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