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我們小時候,總聽到大人們說:“不能喝隔夜的水。”
現在的小朋友們或許會反駁:“你難道沒喝過礦泉水嗎?”
但實際上,在那個水杯尚未普及的年代,隔夜的水往往意味著其中散落了大量的灰塵,甚至還有小飛蟲。
飲用那樣的水當然是不安全的。
同理,各地的怪談傳說自然也有它們生成的原因。
這其中或許有時代的因素、或許又是因為當時的人,再或者……
出自於“詭異生物”。
早在軍團時代,超凡者們就曾經根據蔚藍各地的詭異怪談,解決掉了不少潛藏在蔚藍各處的詭異生物。
所以作為軍團的後繼,目擊者們往往也對各種傳說、民宿、怪談等等,格外的敏感。
“其實也沒什麼,流傳得比較詳細的也就兩件事。”
沒有提成,導遊也懶得調動什麼氣氛。
但這種平靜的敘述口吻,有時往往才是最可怕的。
因為那有一種真實感。
“戈壁灘那邊,說是很早之前有一批科研隊在那邊做研究,結果全員失蹤了,救援隊沒有找到半點蹤跡。”
“至於古城,那就有些邪乎了。”
“因為特殊的構造,當大漠的風吹在古城的孔洞上,就會產生鬼哭狼嚎一樣的聲音。”
“當初有一批喜歡探險的學生去了那邊,但最後卻只活下來了一個,並且還瘋掉了。”
“我有個親戚——真親戚啊,當時去湊熱鬧,看過那個學生的樣子。”
“他就那麼瘋瘋癲癲的,嘴裡一直唸叨著什麼:給我個擁抱、燒起來了、別過來之類的胡話。”
導遊繼續道:
“後來聽救援隊分析,那群學生應該是遭遇了野狼群的攻擊,狼撲過來就是‘擁抱’,噴湧而出的鮮血就是‘燃燒’,如此一切都有了合理的解釋。”
“但見過那位倖存學生的人都說,救援隊是在胡扯,那名學生沒瘋,他說得都是真的。”
“而且……事後人們才發現,那天來的所謂的‘救援隊’,此前根本就沒人見過,此後也未再露過面。”
“那位學生也和那群陌生的救援隊一起,消失在了蘭巴拉瑪的大漠中。”
“——差不多,就這些了。”
聞言,負責人微微點頭,拍了拍導遊的肩膀。
“辛苦了,謝謝。”
導遊:“要買金鑲玉嗎?”
負責人微笑著。
導遊:“懂了,不需要。”
他乾脆繼續靜坐,默默等待著大巴車抵達目的地,順便在心裡琢磨著:
【要不還是換一份工作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