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誠最大的驚喜,則是遂發滑膛槍的成功彷制。
“遂發滑膛槍,製作難度不大,唯一的問題,是槍管上的眼,鑽制繁瑣,需要消耗大量時間和人工。限制遂發滑膛槍產量的,就是這一道工序。
我參考了強地學堂的科學書籍,跟多位老師交流,製作了水力鑽眼裝置,大大提升了鑽眼的速度。現在,我們遂發滑膛槍的產量,能達到每月200支。”
徐光啟帶著趙誠到桑乾河邊,得意地炫耀著那一排排的水車。
河水推動,水車旋轉,帶動旁邊一根鑽頭,在一根槍管上旋轉鑽眼。
“不夠!”
趙誠立刻道。
“接下來,我們要大擴軍。每月兩百支槍哪裡夠!”
趙誠拿起一杆滑膛槍來,一邊說著,一邊隨手操作著,嘩啦啦作響。
這是他們強地自己製造出來的火銃,雖然不能跟李恩菲爾德步槍比,但這絕對是一個好的開端。
從自己製造,到自研自發……這是趙誠鎖定的方向。
“繼續擴大規模。徐閣老儘管放開手去幹,缺人我給你人,缺錢我給你錢,卻裝置我給裝置,缺資源我給資源,只希望你專心好好研究這些科學之法。”
徐光啟在後世之所以那麼有名,並不是因為他是內閣次輔,而是因為他在農業、天文、數學等方面的成就。
趙誠覺得,像徐光啟這樣的人,就應該屬於科學才對。
只可惜大明並沒有為他提供太好的科研土壤。
“兩百支還少?”
徐光啟微微抽一口冷氣。
一個月就能製造兩百支遂發火銃,這是多麼令人震驚的產量?
如果朝廷能有一座這樣的工坊,何愁天下事不定啊!
“對!而且我要線膛槍。其實滑膛槍跟線膛槍之間,就差一道工序而已。我可以給你提供拉線的工具,給你拉刀、拉床。一定要把線膛槍做出來。”
線膛槍跟滑膛槍的威力,相差可太大了。
趙誠直接兌換了拉刀和拉床,給徐光啟看。
徐光啟拿在手裡,興奮地眼睛都在冒光。
“太好了!我之前在學堂課本上看到過拉刀和拉床,想要彷制,只可惜,金鐵硬度不夠,效果並不好。有了這些傢伙,我們的滑膛槍就能變成線膛槍了!”
徐光啟突然面色一怔,道:
“有一件事,我想跟趙帥商量一下。朝廷多方艱難,內憂外患,缺少的,就是能戰的軍隊。如果能裝備此利器的話,何愁四方寇賊不平,百姓不安居樂業?所以,徐某斗膽,想請求趙帥,能把製造的火銃,出售一部分給朝廷!”
“當然沒問題!”
趙誠一口答應。
徐光啟倒是愣了一下。
趙誠的反跡,其實是很明顯的。
按說徐光啟是朝廷大員,內閣閣老,他應該立刻跟趙誠絕交才對。
但是,徐光啟發現,他根本就離不開強地。
不是強地離不開他,而是他離不開強地。
這裡有太多好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