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極西之地。
地屬高寒,但青天可鑑,彷彿伸手便能抓下一片雲來,乾淨純粹。
“神秘的神山,
哦,心中的菩薩,
寧靜的佛光中,
盛開吉祥的花,
聖潔的聖地,
哦,眾生的布達拉,
沐浴在祥雲中…..
哦,神山聖地,
觀音橋,
千里萬里我要走向你……”
冬日裡的風,在高原上肆無忌憚地肆掠,呼呼地吹著,吹跑了牛羊,吹來了嘹亮的藏歌。
一片如天明鏡的湖泊,幽藍深邃,縹緲白霧在湖面上輕輕繞繞。
青湖邊,身穿長袖,五錦的藏民升起風馬,轉著經筒,穿梭著插著五彩經幡的瑪尼堆,齊聲吟唱著山歌,轉神山,拜聖湖。
這片天地,蒼茫遼闊,風吹著轉經筒的魚兒鈴聲,伴隨著歌聲,在風中起舞,悠揚。
遼闊的湖岸,縹緲清寒的天地間,有兩道清瘦的人影在呼呼風聲中漫步。
風斜了青色的僧衣,卻吹動不了無悲無喜的神情。
一老,一少兩個青衣僧人漫步在乾淨的天,乾淨的湖邊,任憑風冷冷地刮單薄的僧衣。
“師父,我們是要去哪?”
一位膚色微黑,黑眉大眼,十五六歲的少年和尚,問老和尚,眉宇間滿是不解。
師父修行好好的,突然什麼也不帶,就帶他遠行。
老和尚一身清瘦,臉上滿是歲月滄桑的褶皺,灰白的眉毛帶著寒氣,臉上卻平靜祥和。
這老僧的模樣,赫然當初在梧桐山與江小白一別三載,去西方尋道的空明老僧。
而他旁邊的少年和尚,也就是在東海曾出現的空慧小僧。
“離開。”
“這片淨土日後不再平靜了。”
空明老僧與自己的徒兒說了一句。
“師父這話有何禪理,徒兒不明白。”
空慧小僧合著掌,向師父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