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族七王曾與江小白說,道家這一九州本土修行法,沒有諸天顯化,便證明沒有人修煉到至高境界。
已知道家四境,是後人根據老子一篇《道德經》,上古聖王“文王八卦”,諸多黃老之學中,參悟大道玄理,總結出來的。
更準確地來說,所謂道家四境,不過是道教量化修為境界的四個考量。
道家求道,悟道,但大道無窮,沒有終點,如此說,道無窮盡,路便無窮遠。
絕不止道門四境。
江小白已證第三境界煉神返虛,黃庭金丹,下一境,便是已知四境最後一境,煉虛合道,打破虛空。
《性命圭止》中言:“大道乃虛空之父母,虛空乃天地之父母,天地乃萬物之父母。”
就如子返母胎,返璞歸真,契合大道,既無心於虛空,又做到安本體於虛空,合於遍佈萬化,無所不在的大道,就會出現百萬億化身。
江小白由三進四,參悟第四境,已有半年,差不多毫無頭緒。
境界愈高,越無詳盡之言,偶得古經上寥寥一言,都是不可說,不可言的字詞,大而空泛,要琢磨的話,那其中道理都琢磨不盡。
就像思緒如雜草瘋長,化作無形,在虛空萬物裡想啊想,悟啊悟,然後糾纏在一起,打了結,就此打住。
而到了他這個境界,便不想過往修行一般需要定時煉氣,有時候他打坐好似只參悟了一會,醒來時已過去了幾日。
修行無歲月,更何況在這沒有白天黑夜之分的歸墟之地裡。
江小白從小修行,對修行一向通透,知道當勤勉則勤勉,當鬆弛時鬆弛。
假若某個地方參悟不透,他也不急著要在入定中思緒亂飛,毫無頭緒,閒下來看看書,指導初音和小丫頭的功課,與道門弟子們論經。
或者是在日漸變化的歸墟里轉轉。
有時候,他閒心一起,給青色漸起的農田、日漸繁茂的山林,施風雲布靈雨,隔幾日去看,發現青色更盛,便覺得滿足。
或者是有時候手癢了,拿著一個釣竿,跑去歸墟外的東海,自己一人坐著木筏子,跑去海釣去了。
釣魚的清淨習慣,自打在十萬大山中修行,便養成了。
也喜歡。
某一日,他一人在浩瀚的東海垂釣,蒼天碧海,風平浪靜。
天水浩渺間,宛若就他一人,顯得十足渺小,沒有人打擾。
他盤膝坐在木筏上,突然浮筒有動靜,往下直沉,他抬手一提。
釣竿直彎成弓形,卻不斷。
鬆鬆緊緊間,他揚手,一條兩米來長的帶藍斑的海魚,被揚出了水面。
就在這時,一聲鷹嘯陡然間從九天落下,聲貫長空。
一隻巨大的黑影垂天而落,破雲俯衝而下,捲起一股狂風,朝著海上木筏而來。
一隻白頭海雕,扇出五六米寬的巨大翼展,風馳電掣,速度極快。
呼吸間就到了,眼看著鋒利巨大的爪子落在了那條揚出水面的藍斑海魚身上,刺上上去,隨後震動著翅膀,捲起嘩嘩海浪,劃了一個曲線,沖天而起。
翻騰起的幾米海浪朝著小小的木筏拍來,江小白眼睛不眨,那海浪彷彿害了怕似得,倒湧而回。
江小白揚了揚眉,抬頭望天,盯著那隻海釣轉眼竄上雲端,眸子裡有意外之色。
好快的速度。
一隻先天級的妖雕,速度都快堪比他御風的速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