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歲的少男少女,也沒有那麼多的齷齪心思,就是覺得有個人陪著說說話,看看自己,極好。
朱允熥只希望,今後能早點被分封出去,做個王爺什麼的,有自己的溫情的日子。
因為從小沒有家,他看到趙芳華時才傻里傻氣覺得,自己也可以離開冰冷的宮殿,去自己的封地。
只是還要等很久吧。
“對了,我爹讓我帶了些烤鴨,你要不要給長孫殿下一些?這樣你在宮裡也有個熟悉的人。”趙芳華問道。
“我看那位吃慣山珍海味的可不見的領情,還會懷疑我下毒。”朱允熥果斷的答道,想起自己年幼時給他的包子,他拿給朱允炆吃,卻被宮人侍女檢查。
檢查完了,包子也稀巴爛,不能吃了。好心被懷疑的多了,他就長了記性離遠一點。
他的乳孃出宮離開時,告訴他,除了膳局送的飯菜,不能隨便吃宮裡那些娘娘給的飯菜。
朱允熥記得清楚。
呂氏站在御花園的高閣處,能看見御花園的大部分角落,也是賞景最佳的地方。
她聽不到聲音,卻看到朱允熥和趙家姑娘坐在桌子兩旁,說的十分開心。
雨暫停後,趙思禮過來領著趙芳華出宮。
呂氏也悻悻離開。
平常人進宮,都會有內侍或者侍衛帶領著,但是周德興和趙思禮他們都是有頭有臉的人。
除了夜晚不許隨意進後宮,其他的地方可以隨處逛,這也是朱元璋對他們的恩賜。
………………
翰林院這邊也忙。幾個翰林學士臨時兼顧著民刊月冊,已經是六月末,馬上要編好文章,進行刊印。國子監的司業何清文也在。
劉三吾挑出其中一篇文章,細細的看起來,看到改土歸流時,摸著鬍子喊國子監的幾個人來看。
“條理清晰,不錯,就是這字怎麼看起來……誰送來的?”國子監司業何清文道。
“不知,這都是應天府的官員送上來的,太多了沒注意。”劉三吾他們搖搖頭。
“看看名字。”
“筆落驚風雨……怪名字。”何清文拿起文章看了看,放到裡面:“可以將此文章登上去,不過,這字實在是難登大雅之堂,自成一家,潦草。命人把它謄抄一遍。”
“倒是有些遠見。”
“想的太多,西南,西北土官不是好好的,他日事他日說。”
眾人身後的屋門被推開,一名面白的內侍走進來,望著劉三吾還有何清文他們,冷淡道:“陛下有旨,明日,西平候回京,夜晚在武英殿擺宴,翰林院和國子監不得缺席。”
到底是宮裡傳話的,面對著這些文官,也是毫不遮掩自己的冷淡,沒有半點喜顏。
王公大臣的門房,嬪妃娘娘的親隨宮女,陛下宮裡的內侍,都是些位低權高的。
劉三吾也是文人,少不了骨子裡的清高,有些不悅,但還是道:
“臣遵旨!”翰林院學士道。
“是,臣遵旨。”國子祭酒宋納,司業何清文,其他幾個助教都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