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小天地與外界大天地相合的一個過程。
你說領悟的道理就是一個橋,而修為就是築橋的磚石。
現在,陳元的這道橋鑽石夠了,但是道理還需要陳元自己去向天道講敘。
過程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
此時陳元腦海之中只有一個問題,何謂天道。
世界上所有的道理和修行,都是對天地人的認識。
也就是所謂的天道。
畢竟人道也是天道。
陳元開始苦思冥想。
說真的,對於這個問題,陳元也有過考慮。
而且他還有後世許多大佬的理論和經驗。
比如理學、氣學、心學、玄學等等。
但是知道沒用,必須得從心中認可才行。
比如陳元知道理學那一套,但是他並不從心裡認可,那也是烙印不到天道上去的,白費。
從內心來講,陳元還是比較認可心學,但是又不完全認可。
在陳元看來,這些理論都有可取之處,但也都有缺點。
那麼自己認為的天道是什麼呢?
陳元只感覺腦海之中一片混亂。
思維的混論,表現在外面就是陳元的氣息開始混亂,連結天地的玉京白澤相開始明滅不定起來。
在外人看來,陳元這一次晉升似乎因為底蘊不足,就要失敗了。
看到這個情形,陳太丘忍不住心中稍稍鬆了一口氣。
因為陳元不能晉升一品,一會就更好殺了啊。
劉備他們則是心中提了起來,可千萬不能失敗啊。
陳元晉升一品,不僅意味著荊州實力更強,也意味著荊州自己的神魂一道宗師產生了。
這非常重要。
意味著荊州有了自己的神魂修行之法。
蔡邕、龐德公、水鏡先生固然都有修行之法,而且也修煉的是神魂之道。
但是這些人畢竟跟劉備差了一層。
要不是因為陳元的緣故,這些人也不太可能來投奔自己。
當然,現在劉備早已經用自己強大人格魅力把這些人都征服了。
不過,劉備內心還是希望陳元能夠成就一品,這樣不僅有利於陳元自身安全,也更有益於荊州政治局面的穩定。
劉備既然做到了荊州之主的位置上,在考慮自己兄弟感情的基礎上,就要從大局出發。
當然,劉備這個人的性格,前面說過了,遊俠之風嚴重。
重諾輕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