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現在不能推行,原因很簡單,跟朝廷的土地制度不符合。
朝廷的土地制度是私有制度。
也就是說,土地歸個人所有,允許自由買賣。
這就給豪強地主進行土地兼併提供了充足的機會。
豪強地主透過巧取豪奪,使得大量的自耕農失去了土地,從而從自耕農變成了豪強地主的奴僕和佃戶。
所以,如果陳元荊州推行均田制,不僅違背朝廷的土地制度,更會讓所有的豪強地主圍攻荊州。
番茄
因為這是在刨他們的根。
即便是陳元也只能一步步來。
先進行屯田,大規模的屯田,然後打擊豪強地主,一步步的瓦解的他們的實力。
等到時機合適,就把屯田轉化成為均田,規定個人擁有最高的田畝數量,而且把土地私有轉化成為土地國有,不再允許土地自由買賣,不允許兼併土地。
這種改革,必然是驚天動地的。
也只有等到諸侯割據的時候才能推行,不然那就是一個死字。
土地的問題暫且放到一邊。
關於官吏的問題,陳元其實也有所準備,重用滿寵就是一步棋。
建立規範的官員選拔和官員監督制度,建立一套有序的人才培養制度。
襄陽書院就是為這個準備的。
所以,荀攸說的這三個問題,其實陳元都有所準備。
“公達所言非常甚是有理,不知公達可有解決之法?”
光提出問題,不給解決問題的辦法那就是耍流氓。
荀攸既然提出了問題,自然不會沒有解決之策。
“第一個問題,主公和諸位可能已經有所謀劃,攸就不多言了。”
“我就著重說說荊南蠻族問題和官吏問題吧,要解決荊南蠻族問題,非一時之功,最根本的是要解決漢蠻不容之問題,故此需要下大力氣在荊南進行漢蠻融合,讓蠻族融入到我們漢人當中來,具體的方略就是給予蠻人和漢人同等的權力和地位,不再將他們視作是蠻人,三苗後裔也是我華夏之人,只要將此政策持之以恆,不出十年,荊南必將漢蠻一體,從此太平無憂矣。”
有一說一,荀攸的這個治蠻之策委實可以。
也看到了荊南蠻族之亂的根本原因。
這也很符合陳元的理念,只不過因為劉備入主荊州時間還不長,還沒有這麼多精力去操心荊南問題,只是先行掌控。
別看荊州已經收服了沙摩柯,而且沙摩柯還是蠻王,要是沒有一個系統的治理之策,蠻人反叛那是遲早的事情。
說完治蠻之策,荀攸繼續道:“官吏問題,我認為應該用重典,要給御史司法的權力,郡縣之內也要建立專門的司法機構,直接聽從州牧府的命令,太守和縣令不再享有司法權力,這樣才能有效監督官吏腐化的行徑。”
這裡有個問題,如今朝廷的御史臺的御史只有風聞奏事的權力,並沒有司法權力。
也就是說御史只能彈劾,對於官吏並沒有處置權。
司法權力在廷尉手中。
而在地方上太守和縣令是一把抓,司法權也在太守和縣令身上。
這就為造成一個問題,一旦太守或者縣令是一個混蛋,整個郡縣都會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