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誒,你聽最近的訊息了嗎?”
“怎麼沒聽啊,朝廷在遼東敗了,數萬大軍沒打過皇太極,被皇太極殺得是丟盔棄甲,真丟大明的臉啊!”
“遼東什麼時候爭氣過,依我看遼東駐軍乾脆撤了算了,他們除了耗費錢糧還有什麼用?”
“哎,我可是聽說遼東兵敗,和朝廷有關係。”
“啊?和朝廷有關係?”
一聽遼東兵敗竟然還和朝廷有關係,這可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那幾個人一見說的那是更起勁了:“伱們不知道吧,遼東壓根就不想打,是皇帝逼著遼東打的,遼東缺少軍餉糧食,怎麼打啊。”
“皇帝啊,別的還好,可這軍國大事是一竅不通,他怎麼能逼著遼東去打呢,那皇太極稱帝也沒騷擾我大明邊境啊。”
說這話的人,顯然是忘了之前建奴怎麼南下襲擾邊關甚至逼近京師引得京城一日三驚的事了。
而又有人說道:“我聽說,朝廷壓根就沒覺得能打贏建奴,別看朝廷喊得震天響,什麼天無二日地無二主,人家皇太極都稱帝了,可朝廷還不是什麼辦法都沒有?”
“是啊是啊,這不遼東都知道不能打,朝廷非要遼東去打,結果敗了吧。”
這時有百姓不解了:“遼東的建奴稱帝立國,本來就是對我大明的挑釁吧,我們反擊不是應該的嗎?”
那人說道:“這你就不懂了吧,遼東稱帝立國,和我們有什麼關係?挑釁的是朱家也不是我們啊,皇帝非要喊著什麼天無二日去打,可到頭來打輸了,大明不是更丟臉?”
“你看周圍那些番邦怎麼看大明,連個遼東都打不過,那他們能瞧得起我們?”
“這還不如不打呢!”
不得不說,這些言論還真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一時間京師的民間輿論沸騰,都在討論朝廷該不該打遼東,打是對的還是錯的,這事到底和他們有沒有關係。
不少人甚至言論:“早就知道明軍打不了仗,非要去挑釁遼東,眼下暴露了明朝虛實,這不是丟大明的臉嗎?”
“眼下朝廷那是永樂,宣德時期的朝廷啊,那時候朝廷想打誰打誰,戰無不勝,打的周圍服服帖帖,眼下,收拾個遼東都費勁,還打的這麼難看,真是丟人現眼啊。”
“朝廷打的這麼難看,皇帝肯定脫不了干係,他不是昏君嗎,也就只有昏君,才能讓大明輸得這麼慘了。”
“皇帝為什麼不去前線督軍呢?英宗都敢上前線,他怎麼不敢?依我看他就是隻知道嘴上說說。”
“平日裡喊恢復三大營,要效永樂宣德,可他實際都幹了什麼?”
“之前都被建奴打到京城來了,還是靠著援軍才打敗了孤軍深入的建奴,他有什麼本事,眼下見建奴稱帝,他還不吸取教訓,還敢去打建奴,那遼東什麼樣子他知道嗎?”
“依我看啊,朝廷現在是完了,安撫不了九邊,還打不了勝仗,說著訓練新軍,至今也沒看出什麼成果,拿新軍鎮壓甘陝的老百姓到是用的順暢,這大明啊,不行嘍。”
“誰說不是呢,口號喊得震天響,還說之前大敗了建奴,可人家不照樣稱帝了,你拿人家有什麼辦法?光喊口號,鼓動的百姓恨不得親自上戰場,結果就送了個敗報回來,這朝廷還有什麼威望可言?”
“大明已經不之前的大明瞭,現在大明除了問我們這些升斗小民要錢要糧要稅,還會幹什麼?”
“大明真是丟人現眼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