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說都怪皇帝你亂來把軍隊的戰鬥力給搞崩了?
但凡還有一點點情商,但凡還有一點點求生欲,溫體仁等人就說不出這個話來,更何況軍隊方面的事他們這些文臣本來就不適合摻和,朱由檢也不是很喜歡文臣摻和軍事,因此三人七嘴八舌說了一堆寬慰朱由檢的話,但實際性的東西是一個沒提。
朱由檢見此更是心累了,揮揮手讓這些大學士們離開後,朱由檢琢磨來琢磨去,決定還是得找專業人士來詢問。
於是朱由檢請來了告病在家的孫承宗,還有內閣大學士劉鴻訓,希望二人能給自己一些建議。
朱由檢看著憔悴的孫承宗有些愧疚:“孫師傅啊,朕也不想在這個時候麻煩你,可是如今,大明已經及及可危了。那活曹操在甘陝、山東和朝廷兩面作戰,朝廷如今節節敗退,朕是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孫承宗雖然病的不清,但腦子卻是無比的清醒:“陛下,如今朝廷之敗,不僅僅在於軍隊,更在於主將。”
“主將無威望,將校不知兵,軍隊毫無戰心...並非一日之功啊。”
聽了孫承宗的話,朱由檢有些臉紅,如今軍隊廢成這個樣子,他這個當皇帝的似乎功不可沒啊。
“孫師傅,朕也知道軍隊的問題不是短時間能解決的,可如今地方情況危急,總是要有個章程才是。”朱由檢非常誠懇的說道。
孫承宗見朱由檢這麼誠懇,也是給朱由檢提出了一系列方案,例如為軍隊提供足夠的犒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例如錢糧一定要給及時給足量,讓將士安心;還有任用前朝那些經驗豐富的將領,重振軍隊的聲威等等。
這些方案有些是朱由檢現在就能辦的,例如選拔一批新的將領,也有一些是朱由檢沒法辦的,例如犒賞和錢糧...
大明朝廷現在窮啊,但凡能用錢解決的事,大明朝廷是什麼也解決不了。
既然不能用錢解決問題,朱由檢也就把目光轉移到了人上,既然孫師傅說選拔一些可堪大用的人才,朱由檢也不得不開始考慮,大明還有那些可堪一用的人才?
見朱由檢陷入了深思,孫承宗心裡也是嘆了口氣,平心而論,他不清楚皇帝做得多措嗎?
可說破大天,朱由檢畢竟是大明的皇帝啊,他是大明的老人了,為了大明效力了一輩子,臨了難道還要當一回兒臣坐視大明亡了嗎?
孫承宗不願意如此,他是傳統的儒家官員,精通軍事是一回事,但儒家官員骨子裡的那些東西卻是不變的,他不會做貳臣,他侍奉朝廷要有始有終,朝廷對他恩重如山,作為傳統科舉取士的官員,作為一個生於嘉靖,歷經嘉靖、萬曆、天啟、崇禎四朝,三朝從官的老人,哪怕是搭上這條命,他也要保全名聲...
朱由檢沒想到孫承宗如今已經打算拼上自己那條老命也要守護這大明朝廷了,他還在想著如今大明地方也好,中樞也好,究竟還有多少可用能用之人。
作為皇帝,朱由檢雖然說被朝臣們矇蔽了很多事情,但人事上的東西,朱由檢都是清楚的,可最近朝廷也沒出什麼人才啊。
王承恩小聲說了句:“皇爺,孫次輔也許心裡有數了呢。”
朱由檢見了眼孫承宗,孫承宗則是指了指劉鴻訓,朱由檢瞭然了:“劉愛卿,你是兵部尚書,給朕說一說,朝廷還有那些可堪一用的人才。”
劉鴻訓當即說道:“回陛下,大明富有四海,廣納百川,天下人才盡在陛下彀中。”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先誇一誇朱由檢,也好引出下面的人來。
劉鴻訓也很清楚,如今大明這個情況,再指望東林黨自己內部各派系和地方各派系爭來爭去,那大明就真的要亡了。
所以大明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良將,需要一批忠於朝廷,熟悉軍事的良將,哪怕有人攻訐說這些人裡有人勾結大同賊黨。
朱由檢對劉鴻訓的話也是很滿意,示意劉鴻訓繼續說。
劉鴻訓則是非常貼心的給出了一批名單,包括孫傳庭,熊廷弼,洪承疇等人,他們的履歷,年齡,有什麼特點等等,這些人或是武將,或是文臣,但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精通軍略,都可以經略地方。
有了這批名單,朱由檢心裡總算是鬆快了不少。
翌日上朝時,朱由檢主動提起了此事,想再聽聽朝臣們的意見。
可朱由檢沒想到的是,讓這些大臣們出個法子好抵擋大同賊子,這些個大臣一個個裝聾作啞,但如今自己給出名單來了,這些大臣又不樂意了!
這個說孫傳庭就是大同賊黨,不可重用。
那個說熊廷弼是張賊的潛邸舊臣,絕對是其埋伏下的臣子。
這個說萬萬不可效彷新軍,如今天下支撐不起再出現一個大同賊子了。
那個說朝廷不能恢復舊制,否則他們崇禎朝那不就是個笑話了嗎?
這些人七嘴八舌,你一眼我一語,著實讓朱由檢頭大,但這些人說的話偏偏有那麼幾分道理。
是啊,天啟朝的制度是絕對不能恢復的,自己當初是以恢復祖制重整天下的名義取締新政新法的,如今要恢復前朝制度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