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好古又說道:「直隸第二鎮是周遇吉的老部下,這樣的話,直隸三鎮五萬人基本都能聽命。田爾耕還能指揮不少錦衣衛,這些人手,足夠了。
張瑞圖聽的是心神澎湃目光灼灼的看著張好古:「寶瑞可是打算行大事?!」
張好古搖了搖頭:「我只是去看一看陛下,僅此而翠日,張好古安排好各省事宜後僅帶著千人衛隊就隨那幾個錦衣衛匆匆趕回京師。
然而張好古一行離開後曹文昭又親帶第二十八鎮、第二十九鎮兩鎮新軍回師山海關,同時袁崇煥帶遼南第十二鎮渡海前往天津衛。
而在張好古一行人離開瀋陽時,又有數只飛鴿飛離瀋陽,同時還有一批騎士抄近路前往了直隸。
同時張好古離開瀋陽趕回京師的訊息也被人快馬加鞭傳回了皇宮。
短短几日時間,所有人都知道了皇帝遇刺重傷垂死,也都知道了張好古正從瀋陽匆匆趕回京師。
皇帝是否真的重傷垂死百官不得而知,但這段時間百官沒少去問候,但誰也沒見到皇帝,朱由校也不上朝了,而是讓自己的皇弟信王朱由檢替自己監督百官工作,讓皇后張嫣垂簾聽政。
同時朱由校也是下令讓人盯緊了張好古的行蹤,朱由校已經做好了和張好古拼個魚死網破的準備,他反正已經是要死之人了,能在臨死前帶走大明的這個大禍害,足以笑對祖宗了!
「皇爺。
看著跪在自己身前的魏忠賢和王體乾,朱由校聲音雖然虛弱但
堅定無比:「傳朕的旨意,東廠、錦衣衛、內侍封鎖皇宮各處,不許任何訊息洩露出去。」
然後下密旨給山東、河南、山西的各鎮駐軍,讓他們拔營秘密抵達順天府外,朕擔心順天府的這幾鎮新軍還有張好古的內應,必須要做足完全的準備才行。
給朕盯緊了張好古,訊息要一日三報,不可有誤!」
此時不僅僅朱由校盯著張好古的行蹤,京師的百官群臣盯著張好古的行蹤,就連直隸等地的有心人也都盯緊了張好古,一時間大明各地的目光都投向張好古這一行人。
這一行人的行蹤決定著未來大明的走向,到底是皇帝徹底扳倒張好古和新黨獨掌乾坤,還是張好古強勢歸來帶著新黨繼續執政大明,就看這一遭了。
很快,經過長途奔波,張好古一行人終於入了直隸知道張好古很快就會到京師後,朱由校立刻下令讓錦衣衛和東廠做好準備,又讓忠誠於自己的內衛首領們帶著內衛包圍皇城各處,可謂是做足了完全的準備,就連順天府內外都佈置了大批兵馬,就等著張好古自投羅網。
而在朱由校耗盡腦汁進行著佈置的同時,京師內,一直緊閉大門不出的周遇吉、王大山和韓耀威卻悄悄離開了家帶著幾個親衛悄無聲息的消失在了順天府中。
又是兩日過去,帶著千餘衛隊的張好古終於風塵僕僕的趕回了順天府,看著眼前熟悉的順天府城門,看著那巍峨的城牆和一面面大明旌旗,張好古原本急躁的內心忽然恢復了平靜:「走吧,我們進城。
張相爺回京啦!
張相爺回京啦!
張相爺回京啦!
順天府的百姓驚喜的發現,一大早他們的張相爺就趕回京師了,這可讓老百姓們高興壞了。
這可是推動天啟盛世,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同時掃平了外敵重新豎立大明軍心並革新吏治讓老百姓能衣食無憂挺直腰桿做人的大明首輔啊!
一時間老百姓紛紛趕往東門,正巧看到了張好古帶著衛隊進京。
而吵雜的人群中,幾個市井打扮的人互視一眼,消失在了人潮之中。
很快,昏昏欲睡的朱由校被從病榻上叫醒:「皇爺,張好古已經從東門入城了。
「好!
得到這個訊息的朱由校猛地睜開眼睛,一時間他感覺自己思緒無比的活躍,頭腦清晰不提,整個人精神都好了很多。
讓各支兵馬速速準備讓第一鎮、第二鎮、第三鎮封鎖順天府,讓山東、山西、河南的兵馬封鎖直隸各處要地不給張好古半點機會!
「內衛和東廠即刻做好準備,只要朕一聲令下,不用顧及其他直接動手,務必要除掉此獠!」
朱由校依靠著床榻下達著命令,他的腦中已經浮現出一副完美的畫面:張好古帶著兵馬進入皇宮,那千餘人的衛隊被錦衣衛和東廠之人包圍在午門之中盡數圍殺,而張好古則被打死在武英殿內,張好古陰謀佈置的各支兵馬被攔在順天府外,隨著張好古伏誅而投降,到時天下為之一清,這大明還是老朱家的!
這一出說不定能被編成話本成為不於玄武門的經典傳說。
太祖!成祖!大明的列祖列宗,保佑朕,保佑大明讓朕除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