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和章錦瑞已經躊躇滿志的招賢納士準備好好大幹一場。而在皇宮之中,朱由校心情也是很好。
在武英殿內,看著面前巨大的世界地圖,朱由校將一面面小旗插在上面。
「錫蘭..」「莫臥兒王朝..」
「薩菲...朕沒記錯,這裡是波斯吧?」「啊,還有奧斯曼..」
「我大明的商船,已經跑到這麼遠了,這是好事啊。」
朱由校負手而立,看著世界地圖上大明的觸角所抵達的位置,南亞,中東,乃至非洲,都在大明探索範圍之內,亦是太宗文皇帝時期七下西洋所觸及的各片區域。
如今開放海禁才幾年啊,已經蓬勃發展的大明海運海商就已經走到這麼遠了。
點了點頭,朱由校非常滿意這一切:「好事啊,好事,盛世氣象莫過於此啊。朕記著江南那邊的商隊,跑去了非洲,弄到了不少金銀,還給朕送了一件什麼金面具,這非洲也是富饒之地啊。」
一旁的魏公公笑眯眯的說道:「可不是,眼下大明天下太平,四海昌盛,這天下來往的商人把數不清的銀子送到我大明來,如今朝廷實行一系列政策,這可都是託了陛下的洪福啊。」
朱由校笑了笑,忽然問道:「最近流入大明的銀子,很多?」
「多,可多了,咱們大明眼下就像個無底洞,有多少銀子吞多少銀子,那些洋人一船船銀子送進來,連個水花都濺不起來。「魏公公頗為得意的說道。
是啊,大明坐擁天下,富有四海,這有著近四千萬戶百姓,萬萬裡疆土的龐大帝國,吞噬著無窮的金銀,這點銀子在大明還真濺不起多少動靜來。
但朱由校還是感覺到了一些不安,這麼多銀子流入大明,真就是好事嗎?
思來想去,朱由校伸手點了點:「把,把師父,還有盧閣老,錢閣老叫來。」
很快,隨著內侍傳話,張好古,盧象升,錢謙益三人來到武英殿中。
「參見陛下。」「免禮。」
朱由校沒那麼多繁文縟節,也不喜歡多少廢話,他很直接的問道:「朕聽說眼下流入大明的銀子越來越多了,心裡總感覺有些不對的地方,所以找你們來,想一起看看。」
盧象升眉頭一皺,流入大明的銀子越來越多了,這是件好事,也不是什麼好事,前者是因為大明已經成為了世界的商貿中心,全天下財富匯聚之地;後者則是因為海量銀子湧入必然引起物價的波
瀾,尤其是對寶鈔的價值會造成衝擊,這對大明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錢謙益也是嗅到了一點什麼,三人都是若有所思的模樣。朱由校問道:「可是有什麼發現了?」
盧象升解釋道:「陛下,假如朝廷原來有一百萬兩銀子,以大明的豐富物資來說,這一百萬兩銀子就非常值錢,是硬通貨。可後面又來了一千萬乃至更多的銀子,大明的物資還是這麼多,但銀子已經不如之前值錢了,這就要百姓用十兩銀子去購買原來一兩銀子的東西。」
「百姓的收益沒有多少增長,但花銷卻是越來越多了。」朱由校點了點頭:「是啊,銀子多了,就不值錢了。」
錢謙益補充道:「陛下,臣是認真研究過陛下和元輔制定的寶鈔策略,以大明國庫中的金銀為根本,發行寶鈔,普及大明兩京二十四省之地,再到如今普及朝鮮、東籲、大城、南掌再到南洋的蘇祿、汶萊等國,乃至東邊的倭國如今都在使用我大明的寶鈔,可見我大明寶鈔的流通和信譽。」
「這其中,一半是因為大明富有四海,金銀眾多,另一半則是因為朝廷自身的信譽,朝廷君臨天下,諸國臣服,而大明物產豐富,各國都需求我大明的東西,那自然需要用我大明的錢財來交易,如此朝廷的寶鈔自然流通的順暢。」
「如今朝廷借給南洋,借給民間的寶鈔何其多?如果銀子越來越多,寶鈔是不是要隨之增印?那寶鈔必然會貶值,如此一來,百姓花費增多不提,朝廷的寶鈔也要迎來一次衝擊。最顯眼的,之前借給南洋的寶鈔都是值錢的,可隨著寶鈔貶值,他們還進來的寶鈔還是原來那個數,可那個數只等於朝廷先前投資的十分之一乃至更少啊。」
張好古點了點頭:「不錯,隨著大明擁有的銀子越來越多,這些是無法避免的。」
「陛下,如今大明的寶鈔看似是以金銀為根本,但實際上,是以銀子作為主要,因為南洋各國也好,西洋各國也好,和大明的交易,都是銀子和商貨,這銀子和貨物之間已經掛鉤了,銀子多了,朝廷的寶鈔必然會迎來衝擊乃至貶值。」
「銀本位,對朝廷來說,終歸是不利的。例如那倭國,擁有的銀子何其多,天生就有大銀礦,能開採多少銀子?」
「而且如今各國銀子流入大明,那麼各國未來肯定會變動,若是西洋各國都變了,大明不變,到時候大明一不留神財政崩潰都有可能。」
聽著內閣的分析,朱由校也是皺起了眉頭,如今的大明可不是之前的漢唐兩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