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著大明在這裡修馳道,開公司,各種融資上市,滿人權貴也坐不住了,大清國雖然沒錢,但滿人權貴有錢啊。
而且眼下大清國肯定不是大明的對手,打不過也不能打,滿人權貴們總要找點事幹啊,不讓我們打仗殺人,那我們賺錢總可以吧?
畢竟大清國都建立了,大家都是權貴了,多賺點錢怎麼了?
滿人全也想融資上市賺錢,也想去投資大明的各種暴利行業啊。
那麼問題來了,他們怎麼投資?
怎麼投資才能確保能賺錢,怎麼投資才能確保明朝廷不會沒收他們的財產?
思來想去,滿人權貴們委託大清國第三智囊,幼麟魏功朝,來想想辦法,讓大家能賺更多的錢。
得到這些惹不起的貝勒貝子們委託的魏功朝思來想去,決定偷偷和南邊聯絡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麼好的渠道來賺錢。
而這個時候,南方計程車紳富豪們,正在為了蒙古那肉眼可見的利益而發愁。
他們之所以發愁,是因為根據計算來看,把巴連衲都和察哈爾兩片草原的資源整合起來化為兩個實業集團後,這兩個實業集團的資源太充足了,無論是羊毛還是棉花,還是其他什麼,都太多了。
南北方的商人們到不是吃不下這麼多,畢竟不算大明國內市場,國外貿易市場也需要大量的紡織品啊。
問題主要在於,東西太多,運輸渠道太少,大批羊毛和棉花無法第一時間運輸來,這就影響大傢伙賺錢了。
拿眼下來說,在巴連衲都和察哈爾正式成立實業集團並運營的第一個月,這兩個實業集團就籌集了驚人數量的棉花、羊毛、牛羊乳,這些東西都是南北方大商人們訂購的,可問題是這些東西一時半會兒運不出來。
哪怕是直隸地區最大的物流公司,周王朱恭枵的物流集團,一時之間都很難轉運這麼多貨物。
長城之內還好說,官道運輸,漕運運輸總是有辦法,可其主要問題就集中在從草原到大同這段路上,這一片要跨越大片無人
區,就一條直道,根本不夠用啊。
為了運輸貨物急的發愁的南北方大商人們一方面要求草原巴連衲都和察哈爾衙門提供協助,一方面也是自己想方設法的組織商隊去運輸。
最後雖說好歹把東西都運出來了,但費勁的功夫讓商人們很不滿意!
這種效率太影響賺錢了!
看看天津府!
天津府眼下是大明北方最大的貿易出口地,直隸各地的貨物集中到京師後就透過火車直接拉到天津府然後裝船出口,這效率,天津府的商人和北直隸的商人都笑歪了嘴。
南方的商人們思來想去,覺得不能這樣,於是南方江浙一代的富商們湊一起開了個會。
浙商和蘇商都是有錢人,他們除了經營紡織以外,還有茶葉、瓷器另外還投資諸多方面,因此他們不差錢。
眼下這些富商聚在一塊,其能動用的資金就更大了。
其中一個富商更是直接叫嚷著「我們就應該自己出資修建一條馳道,專門用來運輸貨物,不僅要連線草原和大同,還要連線南北直隸。」
其餘商人紛紛附和,他們又不是缺這個錢,他們只是缺技術而已。
見大傢伙都支援這個方案,又有人開口了∶「那誰去和朝廷說呢?「
是啊,這商人們主動要承建馳道,誰去和朝廷說呢,朝廷會怎麼看待這件事呢?
眾人沉默片刻,有人說道∶「依老夫看,這件事還得去找錢相說一說。」
這話出來立刻有人附和「是啊,這件事還是要靠錢相。」
「眼下南人勢力在朝中本來就不如北方,若我們輕舉妄動,必然不妥,讓錢相來提是最好不過的。」
「是啊,眼下朝廷四處修馳道,肯定有用得上我們的時候,如今讓錢相主動提一提看看,能不能先把草原的馳道給定下來,不然影響的也不僅僅是我們的收益,還有朝廷的稅收啊。」
「此言甚是,這件事要和錢相說清楚啊。」
一個德高望重計程車紳說道「那這件事老夫就走一趟京師。」
又有幾個士紳起身「加上我們幾個。「
這主動去京師的,都是家裡曾經當過官的官宦之家,如今都是地方豪族,在地方聲望極高,這些士紳出面,肯定要比一般富商出面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