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和蘇澤林關係好的文學少女也爭先恐後搶過小筆記本。
“哇,讀著好有感覺哦,簡直戳到我靈魂深處了呢!”
“蘇澤林,你的文學修養日益精進誒,但我們都是老成員了,還在原地踏步,好慚愧呀!”
“莫非這就是普通人和天才的區別嗎,嗚嗚嗚……”
“……”
幾個文學少女早就成了蘇澤林的腦殘粉,只要混子隨便搞點東西,就能輕易把她們感動得稀里嘩啦的。
浙大分店開張後,蘇澤林就養成了回憶並寫下前世很多金句的習慣,因為大學生們很喜歡這種小文青,營銷效果太好了,於是混子打算貫徹下去。
為此而他總是隨身帶著個筆記本,一旦想起前世某些網路上的金句、段子,或者心靈雞湯之類的東西,就立馬把它記錄下來。
不只是為了營銷,更是為了品牌文化。
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品牌文化是極為重要的東西。
如果在產品質量以及效能都差不多的時候,我們為何會對某種品牌如此鍾情?
著名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曾說過:“偉大的品牌能引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
消費者對一個品牌的喜愛,其背後往往是對於這個品牌所包含的底蘊、個性的認同,產生共鳴、信任感以及美好的聯想,使得他們對某個品牌產生忠實且不可撼動的依賴。
新世紀能夠在大學校園中衝出一片天,是因為賣的產品比別人更好嗎?
非也!
所有人配的電腦配件,幾乎都是來自圈子內耳熟能詳的廠家,價錢上也和外面的電腦城差不多,或者能稍微優惠點,但肯定不會犧牲太多的利潤。
那為什麼新世紀賣得這麼好呢?
一是營銷手段給力,一開始就包裝成大連鎖數碼行,取得了大學生們的信任。
而是服務好,注重售後,電腦有什麼問題,一個電話過來就幫忙搞定,消費者不費神。
第三就和品牌文化相關了。
新世紀的品牌文化,幾乎都是圍繞著大學生展開的,裝修風格迎合這個群體喜愛的格調,有逼格而不庸俗,僱員主要是大學生,就連校內的廣告宣傳和營銷活動也都是圍繞著青春情懷為主題展開,浙大分店開張時發的小扇子禮品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它開張沒多久,卻能如此成功。
優秀的企業,必須有自己獨特的品牌文化並善加經營。
比如被譽為“高盧時尚之母”的著名奢侈品香奈兒,一提到它的時候,很多人心裡就會跳出一系列的詞眼——浪漫,時尚,高貴,唯美。
總之就很高大上,這個牌子的女性消費者優雅、自信而獨立,追求自由,獨樹一幟,用香奈兒就是倍有面子,不管它賣得多貴,不管要交多少智商稅,姐都要剁手買買買,因為姐也要當女神!
這就是一個經典的品牌文化帶來的無形價值,甚至能讓無數粉絲失去理智無腦掃貨。
蘇澤林也很注重品牌文化的建立,當消費者對你這個品牌有了信仰之後,他們就會無比忠誠。
當然,現在數碼店還說不上有深厚的底蘊,品牌文化需要日積月累才能形成。
不過蘇澤林有信心。
總有一天,提到“新世紀數碼體驗中心”這幾個字的時候,想到的不只是冰冷的數碼產品,而是會多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東西!
一位戴著金框眼鏡的高年級女生走上講臺,下方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
“歡迎各位新同學加入文學社大家庭,我是你們的社長袁玉蟬。”
“文學社,顧名思義就是進行文學交流的團體了,不過大家是否知道其發源呢?”
“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文學社成立於宣統元年陰曆正月初九,當時的振武學社社長蔣毅武等人在黃鶴樓舉行會議,將振武學社改組為文學社……”
“文學,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灑脫和豪情萬丈,是‘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婉約和柔情似水,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我們的宗旨是發現文字的魅力,讓文學走進大家的日常學習和生活,提升鑑賞能力,併為校園文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
就和當年蘇澤林參加的首次文學社集會那樣,社長依然是先在集會上介紹了一下文學社的歷史、發源、宗旨、日常活動等等,新生們則聽得津津有味的,眼中都是憧憬。
至於蘇澤林這樣的老生,就有些索然無味了,實際上每次文學社集會混子的注意力絕大多數都在丁琳娜那對美腿上。
心不在焉的時間也過得特別快,不知不覺間,集會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