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拱手,先向孫權行了一禮,然後又恭恭敬敬的給張昭,程普等老臣行了禮。
顯得相當的明事理。
張昭等人笑著點頭。
先主公之子,當真是知書達理呀。
孫權在上方看到這一幕,眼皮跳了跳,但還是笑著親熱的招了招手:“子紹侄兒,快快到我身邊來。”
“主是主,臣是臣,我雖為吳侯親侄兒,可依然是江東之臣,規矩不可逾越。”孫昭拱了拱手拒絕道。
嗯?
一聽孫昭這話,群臣都愣了一下。
孫昭自稱為臣?
這麼說,孫昭是放棄了爭奪江東之位了!
無論是張昭等文臣也好,程普等武將也好,都不想看到江東內亂。
若是孫昭能懸崖勒馬,這自然是好事兒一樁。
但孫權可不認為有這麼簡單。
他目視著孫昭,淡笑道:“與我之間何須這麼客氣。”
說著話,他竟然主動走下去,拉住了孫昭的手掌,然後又走了回去,安排孫昭在他的身邊坐下。
群臣看到如此和睦的一幕,都露出了笑容。
方才因為黃蓋與周瑜之事所產生的煩悶之氣,也消散了些。
“子紹侄兒,你這些日子去哪兒了?可讓叔父一頓好找。”孫權忍不住略顯責怪的說道。
“侄兒只是四處去看了看。”
孫昭看向孫權,臉上露出一抹淡笑,“叔父,你可知如今江東各地的百姓,過著怎樣的日子嗎?”
孫權心中一驚。
壞了。
他就知道孫昭來此沒安好心。
只是,還不等他阻止,孫昭就繼續說道,“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我沿途而去,多有餓死者。”
“甚至有人易子而食。”
“叔父,你告訴我,這是為什麼?”
“為何我父親辛苦打下的江東基業,變成了如今這幅模樣?”
這番話,從孫昭的口中說出,分外震撼人心。
畢竟孫昭如今才十餘歲罷了,竟已經見識過了百姓貧苦,餓殍遍地的慘狀。
而且觀其神態,竟然頗為體貼百姓,能念及百姓之苦,若是先主公還在,孫昭也未嘗不是一位賢明的繼承人啊。
眾人心想。
但孫權臉色卻很難看。
孫昭這番話,實在是誅心之語。
這叫他如何應答?
只能轉移話題道:“子紹侄兒,江東情況你不瞭解,所看到的也只不過是表面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