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仨漢官與皇太極在大殿裡談論政事軍事,上面是袁承志與唐煜聽著。
聽了一會,唐煜便打上哈欠,眼角勾起,滿臉不屑,尤其是對旁邊那個腦子嗡嗡的袁承志,更是如此。
眾人皆知,金庸寫書一向是喜歡夾帶些私貨的。
而這碧血劍中,袁承志刺殺皇太極一章中的私貨堪稱全篇精華了,此時此刻就在他面前上演。
清朝的歷史,或許也有過所謂的輝煌,乾隆三代也曾有過不小功績。
但!
清史本身便是一部漢人的血淚史。
貫徹清朝的剃髮令,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一個剃頭令就不知死了多少漢人。
更不要談什麼三日、十屠……
皇太極這人或許厚待善人,但他到底是個滿人皇帝,再如何善待,又能怎樣?
為了滿清未來一統河山的需求,他確立了滿清一體的政策,為的便是能夠獲得漢人的支援。
他曾數次叩關征戰,與袁承煥軍隊碰撞,最後使了反間計除掉此人。
可碧血劍中如何寫的?
嘿嘿嘿。
漢奸到底是個漢奸,滿清到底是滿清,有些人大書特書,恨不得把過去主子寫成大德大善無雙無対聖皇帝,漢奸也要寫成是為萬民謀福祉哩!
這叫什麼事?
噁心!
這般心裡想著,對於底下的對話越發覺得索然無味,潛藏氣息,暗暗尋找機會,好對那皇太極一擊斃命。
而身旁的袁承志越聽越陷入其中,待醒覺時,燭火半明半暗,近乎燃盡,有衛士上前更換。
此時不上,更待何時?
他如此想著,左掌擊落兩根椽子,隨著瓦片泥土落入殿中,手持金蛇劍便向皇太極而去。
兩側衛士見有人行刺,心中不做他想,挺身而出,以自己這具血肉之軀擋下了袁承志的劍。
嗤嗤兩聲,便沒了兩條性命。
黃太吉也是個有身手的,見此,頓時從龍椅上一躍而出,退後兩步。
他這一退後,又有四五名衛士衝了出來,朝著袁承志攔截而去,那三個漢官也是忠心,直接抱了過去,也不想想自己一身老骨頭能做些什麼。
袁承志腳一踢,便將那仨漢官盡數踢了出去,半天不動,肋骨都斷了幾根。
手中金蛇劍轉動,如金蛇纏身,在幾個衛士身上轉了幾個圈,割開衣服,在血肉之上留下血痕,更是劃開兩人的脖頸。
可這一攔截,那皇太極又逃出幾步去。
眼見唐煜依舊隱藏不發,自己又被幾個衛士困住,袁承志心中也急躁,畢竟大內的高手怕是快來了。
於是揚起手,便是兩枚金蛇錐打出。
這兩枚金蛇錐本是直擊皇太極離去的後心,但滿清養的不畏死之士忒多,一個又一個冒出來,當替死鬼,所以不曾見效。
一個又一個武士走了出來,得益於皇太極睡前愛看摔跤的習慣,此時此刻這大殿內那守衛力量叫個充盈。
手中金蛇劍連刺帶削,斬殺了好幾個布庫武士,身上卻已經是堪比孫悟空抗三山。
一個又一個悍不畏死的傢伙,抱著袁承志手、腿、軀幹,難以動彈,只能是眼睜睜看著皇太極退走卻求而不得。
“好大膽,竟敢行刺皇上?”
一聲大喝,袁承志只覺得腦後生風,應該是一件奇門兵器,勁風掠頸,猶如利刃。
袁承志吃了一驚,知道敵人武功高強之極,危急中滾倒在地,一個筋斗翻出,舞劍護頂,左手扯脫腳上的死武士,這才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