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軍統領何武貴過來時,皇帝已經坐下來,神態和氣地與薛九話起了家常。易皇后則眉目溫順地站在皇帝右側,一手搭在皇帝肩頭,一手虛架在身前,盡顯端莊。
“陛下。”何武貴於滿身鎧甲哐哐作響,大步行至甘露殿殿門外,跪下稟道:“兩名刺客乃是西夏人,據他們坦白,說是為了擄十四公主而來,想要用十四公主換取西夏王子。”
崇武十三年的慘案後,西夏被太子打得俯首陳臣,自願將國中大王子送入長安為質子,一送,便是六年。
聽上去倒是合情合理。
“人先看著,給平輿去封信,讓他自己查查是怎麼回事。”皇帝揮了揮手,轉頭望向薛九,問:“你身手不錯,可願意到朕的宮中來教導皇子公主?”
平輿,就是如今的西夏王。
門外的何武貴應了聲,哐當哐當地離開了。
而跪坐在底下的薛九聽到皇帝那一句話之後,也只能硬著頭皮答應。她倒是想拒絕,只是拒絕便意味著要當眾拂皇帝的面子,其後果不堪設想。
“哈哈,好,皇后覺得如何?”皇帝反手拍在易皇后的手背上,心情很好的樣子。
作為中宮之主,皇后理當給出意見,只是皇帝有話在前,易皇后就算不想讓薛九入宮,也不能說出半個不字。
於是她微微一笑,側頭對皇帝說道:“臣妾也覺得,是該有個心思細膩的師傅過來教導教導十四郎他們,只是陛下您可得給薛娘子一個官職,這樣薛娘子在教習時,才不會束手束腳。”
好傢伙,薛九眉頭微跳,易皇后這是還沒開始,就給她上眼藥了。
除去病弱早夭的、意外亡故的,當今皇帝膝下一共十四個兒子,十一個女兒。
皇子滿二十歲,便會由皇帝親自賜字,賜字之後便是冠禮,出宮封王開府,而公主們則是及笄之後,以封號出宮建府,以待皇帝親自擇婿。
如今還留在皇宮裡的,是包括十四皇子在內的六位未行冠禮的小皇子,而公主只有兩位。
先前何武貴口中的十四公主就是其中一個。
易皇后如此說,便是希望薛九能拿出點強硬手腕來,好好折騰一下皇子公主們。當然,最後折騰成個什麼樣,跟她沒有關係。
“臣女不敢討要封賞。”薛九仍舊匍匐著,聲音懇切地說:“為陛下分憂是臣女本分,而且,臣女已經是陛下親封的望安縣主了,再索要旁的,未免有些得寸進尺。”
皇帝沒說話,目光落在薛九的背上。
過了會兒,他沉吟一聲,說:“朕當年的確封過你薛家一個望安縣主。”
說的是薛家,而不是她薛九。
看來薛亦涯早就已經為寶貝女兒在皇帝眼前吹過風了。
薛九垂著的臉上浮現一絲嘲諷,心想道:她薛心宜是薛家的女兒,我薛九卻不是……不是因為我年幼走失,不是因為我養在外面十餘載,而是因為薛心宜的母親是姜青鳶!
“這樣,朕封你為郡主,可好?”
“建安郡主,這聽上去可比望安縣主要威風多了,將來你在宮中行走,也不必請示或等召,來去自如。”
皇帝像是在哄孩子似的,笑眯眯地朝薛九招手。
“你父親也真是的,好不容易尋來的孩子,竟是至今沒有冠以正式的名字。依朕看,便叫玄凌,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