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想在長安做大?光是分舵就有三個。”薛玄凌微微挑眉,驚訝於江淮毓秀閣的速度。
“是。”踏霜點了點頭,說:“她們建立分舵後,城內外的流民就少了很多,不過被她們收養走的,大多都是小丫頭,鮮少有男童。”
對此,薛玄凌很清楚。
江淮毓秀閣的閣主就是個女人,也是她立志要拯救天底下的所有窮苦女人,將那些流落風塵的女人拉出火坑。
夢總是美好的。
現實是,做些事要錢要人,還要權勢。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江淮毓秀閣在手段上往往葷素不忌,所以才會有千金榜這樣看錢殺人的買賣。
光是拿錢殺人還不夠。
薛玄凌透過聽風查到的,有關江淮毓秀閣的腌臢事,就不下百餘件。救人永遠是雙刃劍,她們在救下一部分人時,往往不得已犧牲另一些人。
養在江淮毓秀閣的那些孩子,每一個人身上,都至少揹著三條人命。
“先不要查她們了。”薛玄凌吩咐道:“讓她們在長安落腳吧,如今圓覺在西福寺的勾當被曝光,她們的出現,倒是恰好能敦促李昶直面圓覺掌下的黑暗齷齪。”
死了一個圓覺,西福寺卻不會倒。
李昶想要在西福寺裡扶持一個新的主持,其必然會要徹底清算圓覺從前犯下的那些過錯,而圓覺是幹過買賣良家女的活計的。
江淮毓秀閣不會放任這事不了了之,薛玄凌要推波助瀾,當然是幫著分散江淮毓秀閣肩頭的壓力才好。
踏霜聞言,點頭應是,接著又說起了玉州的事。
此番去玉州,是莘公親自帶了兩個得力干將過去的,所以回報的信十分及時,也事無鉅細。
那趙氏在玉州並非是孤家寡人,她膝下有兩個兒子,六個孫子,兒子們的媳婦也都是玉州本地人士。
除開趙氏每年會從薛心宜手上拿錢外,似乎趙氏與薛家和姜家已經沒了聯絡。
可莘公卻說,趙氏似乎藏著什麼秘密。
玉州並不大,所以當莘公他們這些外地人出現在玉州街頭時,那位趙氏居然很快就反應過來了,並表現出了一些慌張,開始閉門不出。
趙氏的兒子們倒是一如平常。
但他們兩個人在出門時,也會避讓著路人,儘量不在外面逗留,也不和旁人交談,下了工就匆匆回家。
等莘公和聽風故意裝作離開了玉州,趙氏等人的表現才總算迴歸正常。而且,趙氏之後還出入了玉州府衙三次,每次都帶進去了一個布包,出來那布包卻不見了。
總之,趙氏肯定有鬼。
這些只是莘公的個人猜測。
聽風那頭是什麼意見,全在另一封信中,踏霜並沒有拆開去看。
茅盾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