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白瑪姑娘的回答,陳宇立刻來了興趣。
“火鐮?能給我看看嗎?”
“當然可以!”
白瑪次仁點了點頭,從懷中摸出火鐮,遞了過來。
陳宇接過物事兒,端詳片刻,驚歎道:
“不愧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古代生火的方式方法一直在演變,從一開始的鑽木取火,到後來的打火石,火鐮,火摺子,火柴,再到現代的打火機。”
“人們取火的技巧越來越多樣化,不過在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城鎮化的地方,人們已經不再燃燒木柴,許多打火方式早已經被淘汰。”
“而即便在農村,人們引火也都是用火柴和打火機,基本上已經看不到火鐮這種工具了。”
“只有極少數的古老村寨,還保有著如此傳統的點火工具。”
“相較於打火石,火鐮更加方便快捷,也比火摺子易於儲存和攜帶。”
“你們看到了嗎?”
“這個火鐮製作非常精巧,兩側是石頭,中間夾了一根鐵條,下面是接火物,外殼是用皮革製作的。”
“打火的時候,將其一份為二,鐵條用力碰撞石頭鋒銳的邊緣,火星落在接火物上,立刻就能夠燃燒起來。”
“這樣的物件,只有在大山裡才能看見。”
“舊時,火鐮是非常珍貴的打火工具,用材和製作工藝都很考究,也是大戶人家的身份象徵,他不僅僅可以用來點火,也能夠引燃土製獵槍的藥膛。”
“看來她家還挺有錢的。”
“至於這玩意兒的打火原理,也非常簡單,鐵條和石塊兒高速碰撞,摩擦產生的高溫,讓鐵屑氧化,成為三氧化二鐵,同時釋放出大量的熱能,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火花了。”
“一些火鐮甚至沿用到清朝,民國年間。”
“手工鍛造的碳鋼上,用皮革做了一個小包,裡面放著火絨,實際上是硝化過後的艾草,你能給大家演示一下嗎?”
使用火鐮需要一定的熟練度,陳宇可不想浪費時間,尤其是在這種緊要關頭。
白瑪姑娘雖然不懂陳宇在說什麼,但她還是答應了下來。
她將牛油燈遞給陳宇,接過火鐮,從皮包裡取出黃豆大小的火絨。
嗒!
一聲脆響,火星四濺,那顆小小的火絨立刻發出“呲呲”的燃燒聲,看起來跟火藥似的。
“真不錯!”
陳宇戀戀不捨的盯著火鐮,舉著牛油燈,向地縫深處行去。
“收起來吧,我在前面開路,你跟緊一點兒。”
出口被冰塊堵住,根本推不開,兩人只能夠嘗試往更深處探索,看看能否找到其他出路。
如果實在不行,陳宇就只能切斷直播,用上一些非常規“手段”,事後再隨便編造一些藉口,比如山體滑坡,堵住的洞口重新開啟了什麼的。
走了一會兒,陳宇忽然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
地縫並不往地下延伸,反而越往裡處,變得越高,整體是朝上走的,像坡道一樣。
而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兩側的洞壁上,他又發現了非常明顯的人工挖掘痕跡。
為什麼說又呢?
這讓他想到了亞馬遜古代印加遺蹟,那個為了藏匿五座神廟而特意挖掘的,有如迷宮一般的地下管道。
“咦,這是什麼?白瑪,你快來看,這是你們的文字?”
陳宇忽然驚聲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