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之前李乾在他面前提起王安石時,他的表現卻讓李乾感覺不是很樂觀。
看起來,無論是王莽還是司馬光,對王安石似乎都有很大成見。
王安石是堅決的革新派,而王莽的目標則是恢復古禮,怎麼看這兩人也不像是能走到一條路上的。
至於司馬光和王安石……這兩人更是理念不合的老對頭。
如果李乾想透過王安石來撬動蔡卞,那就得先讓他們兩人同意。
畢竟如果想讓一個團體對外發揮作用,那最好就先讓其內部統一意見,尤其是這種人數極少的小團體。
王莽自從聽完以前的話,就一直處在震撼中,直到現在才消化了這個訊息。
“陛下……”
他下意識就想問是不是真的,但隨後又想到在這麼嚴肅的問題上,李乾又怎麼可能開玩笑。
王莽深吸了一口氣,堅定地道:“臣願意支援陛下,起復半山公。”
李乾頓了片刻,輕輕點點頭,看來王莽還是很有大局觀的,不管立場、恩怨如何,在這種大是大非上還是做出了正確選擇。
“好,既然如此,那大宗伯就在此稍等片刻。”
他又使喚了一旁的老太監,讓他去禮部將司馬光和蔡卞傳來。
做這種大事必須完善每一處細節,如今的禮部中可能還有蔡黨的眼線,李乾不能單獨召見蔡卞,有任何一絲可能引起蔡京懷疑的因素,都絕對不行。
要見就把王莽、司馬光和蔡卞都召過來才行。
“等司馬侍郎與蔡侍郎到了,還請大宗伯多勸一勸司馬侍郎。”
李乾又叮囑了王莽一句,畢竟這兩人才是真正的矛盾重重。
王莽沉默了片刻,輕輕點點頭:“是,陛下。”
“司馬侍郎乃是通曉大義之人,想必也不會反對,而且他與半山公私交甚篤,只不過在政見上有些不同的見解罷了。”
李乾對此不置可否,這兩人可能從前私交不錯,但即便再深厚的交情,恐怕也會隨著不斷對立而漸漸消磨掉,並且隨後而來的衝突也會更加猛烈。
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愛之深、恨之切。
李乾還記得前世的元佑黨爭,司馬光攻擊“王安石不達政體,專用私見,變亂舊章”,全盤否定他的新法,將其汙衊為“舍是取非,興害除利”,“名為愛民,其實病民,名為益國,其實傷國”。…
在李乾看來,王安石的心法可能有不當的地方,但也只是少部分,絕不會如此一無是處。
只不過長久的黨爭令人失去理智,甚至產生了一種非黑即白的錯誤思想。
甚至在司馬光的掌權時期,他還不遺餘力地打擊變法派,只要稍微沾上邊,甚至是說兩句中肯之言,就要被歸為“王安石親黨”,將其貶黜。
對此李乾也沒什麼太好的辦法,他只能希望如今的大乾還沒發展到那麼激烈的程度。
兩人商討期間,司馬光和蔡卞也已經到了殿外。
“不用耽擱,讓他們直接進來。”
“是,陛下。”
老太監急忙一路小跑了出去領人。
“臣司馬光/蔡卞,參見陛下。”
李乾沒直接讓他們起身,是轉過頭望向了一旁的王莽。
王莽微不可查地嘆了口氣,上前走了幾步:“司馬侍郎,你同本官到這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