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王羽轉念一想,這樣似乎也不錯啊!
如果豫州之地,沒有一個人可以制衡朱元璋,那朱元璋豈不是牛逼壞了,正好讓楚莊王好好對付這個朱重八!
這次孫叔敖攜帶的人可不少,兩大神箭手,外加一些有楚國軍事才能名臣,在沒有大量人才相助的朱元璋,恐怕還真不好過了!
可就在王羽正想著朱元璋的時候,系統制衡接踵而至,而他的植入物件正是朱元璋!
【叮咚,制衡第四人,明朝名臣,朱升,統帥92,武力53,智力98,政治96,魅力86。
植入身份:朱元璋的伯父,朱儁的堂兄,表面上是儒家弟子,實則是農家弟子,朱元璋能夠認祖歸宗,朱升佔據了很大的功勞,現成為朱元璋的軍師,深得朱元璋的看重!
攜帶人物11人,分別是:俞通海,朱同,茅成,胡大海,康茂才,湯和、鄧愈,吳良,吳禎,花雲,朱沐英!】
我靠,系統這是故意的吧!
王羽不禁吐槽起來!
系統剛剛給袁術進行強化,還讓孫叔敖把他弄到豫州汝南,王羽本以為他會對朱元璋造成威脅!
可現在,系統轉手就給朱元璋送一個能和孫叔敖,比肩一二的二星全能人才,這是要讓他們掐架的節奏啊!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這是明初軍事家朱升,對朱元璋提出的九字方針!
這高築牆,廣積糧,都很好理解。
畢竟佔據一個易守難攻的好地盤,是相當重要的,再者,糧草充足對任何一個軍營來說,都是最基本的要素。
可是緩稱王就不一樣了,當時的朱元璋聽到後,心裡感到很不高興了,畢竟當時天下大亂,稱王稱帝的人多了去,為何偏偏自己還不能稱王。
要知道,朱元璋可是白手打的天下,在戰火紛爭的年代,好不容易闖出一番天地來,要是自己稱王了,跟著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們也能封個一官半職,才會更加忠心於自己。
可事情卻沒有這麼簡單,當時的元朝朝廷雖苟延殘喘,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草原上的蒙古騎兵在戰場上還是英勇善戰的。
元朝朝廷,對那些稱王稱帝的人虎視眈眈,恨不得一夜就把這些個起義軍一舉殲滅!
張士誠和方國珍為什麼最後選擇忍氣吞聲,暫時投降元朝,不就是這個原因嗎!
從此之後,朱元璋便把自己內心裡稱王稱帝的想法,給暫時壓制下來,開始默默無聞地招兵買馬,擴充自己的兵力!
並且,還四處蒐羅名人志士,像宋濂、劉伯溫這樣的人才,紛紛被他召入麾下,實力大增,朝著稱帝路越走越近。
可以說,朱升是朱元璋前期的重要謀臣,當初大將鄧愈說他相當於三國的諸葛亮,朱元璋對他非常尊敬,言聽計從!
朱元璋之所以在至正二十四年之前,一直稱吳國公,直至打敗陳友諒後,才改稱吳王,就是採納了朱升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