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之前,周鏗部擴編為第二軍。”
“徹底分為海軍和水軍兩部分。”
“那麼長的海岸線和內河,怎能疏忽?”
楊辰沉吟不語。
大晉治下三個路,上千萬人口遭受蝗災,夏糧幾乎顆粒無收。
這事兒,他也聽說了。
但他萬萬沒想到。
司馬銳的大晉朝廷居然如此不作為。
沒錯,山東、河南、兩淮遭災了。
可江南東西路、廣南兩路,荊襄兩路,四川四路不是好好的?
難道?就不能陰陽調劑,取有餘而補不足?
國家太大了,哪能沒有天災人禍?
朝廷是幹什麼的?
他麼的,居然放開黃江和運河,任由百姓逃難?
簡直,短視至極。
“砰!”
楊辰一拍桌子。
“收!”
“來多少難民,咱們就接收多少。”
“別說一百多萬,就是山東,河南、兩淮的上千萬難民都跑來,咱們都要。”
“困難只是一時,好處卻是長期的。”
“透過運河往北方中轉。”
“戰後的灤、平、營、景四州不是缺人麼?”
“廣袤的遼河平原,東京道也沒多少人吧?”
“還有即將打下的黃龍府,長春府,哪裡不需要人?”
“區區一千萬?”
“還遠遠不夠呢!”
後世的大東北地區,如今有一半都是蠻荒地帶。
女真、渤海、東胡,扶余等族本就沒多少人口,歷次交戰也死了很多。
剩下的都跟著遼皇跑黃龍府,長春府一帶去了。
遼東漢民還不到一百萬,幾十裡一個村莊,稀薄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