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也確實是如此。
自打天下收藏節目播出,受到了無數觀眾的喜愛,上到鶴髮童顏的老人,下到天真爛漫的孩童。
他們都喜歡王剛老師請錘子的環節,也喜歡在音樂觸動下,那沁人心脾的碎寶環節。
可越是受人喜歡的東西,爭議就越大。
尤其是播出的時候,節目組為了收視率,而剪輯出的鑑寶人,與專家們對峙的場景。
有的人說他們都是“演員”,拿著一堆贗品錄節目,有的人說他們不夠專業,很多藏品都被當作贗品砸了。
為了堵住悠悠眾口,節目組聯合首都博物館,想出了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好法子,就是將民間收藏家的藏品,直接與博物館裡的真品作對比。
一方面可以普及收藏知識,一方面也讓那些不懂收藏的人擦亮眼睛,知道知道收藏這一行的水有多深。
想法是挺好,可卻忽略了人的天性。
天下收藏可以說是成也咂寶,敗也咂寶。
其實在甄選完參與鑑寶的藏品之後,專家們肯定會率先前往首都博物館,對真品進行一番仔細地研究與拍攝,而後再回到現場,進行節目的錄製。
對於那些參加節目的民間藏品,專家們早就在私底下鑑定過了,只不過為了節目播出的完整性,重新走一遍過場。
有一點是真的,就是那些民間收藏家對於自己藏品的真偽,都是保留到節目最後一刻才予以揭曉的。
你要說專家都能看的準,倒也未必。
不然就不會出那麼大風波了。
現在換成江河來搞這《天下收藏》的話,無論真偽他都不可能落錘。
這是極容易落人口實的事。
尤其他若是搞這檔節目,和電視臺肯定是製播分離。
真要有護寶環節,最後電視臺一推二五六,星火的招牌可就廢了。
至於假貨在世面繼續暢通的問題,那跟他有雞毛關係,他又不會買古董。
越說下去,他就認定這節目能開。
恰好也能趕上京城收藏熱,只這一地的收視就足夠他用了。
郭文白同意不同意的,不在他考慮範圍之內。
老爺子一句話比聖旨都好使,到時候就讓老爺子開口。
畫像落成,江河滿意的點點頭。
是不是大師手筆他看不出來,但哪兒哪兒都透著順眼。
“文白叔,你這手藝不錯。那我過兩天讓人來取畫,鑑寶節目的事情,你先考慮考慮,目前只是有這麼個想法,短期時間不會弄這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