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條防線,在嚴順看來,後金若是要進攻,不拔錦州,是很難對後面的任何一座城堡產生威脅的。
繞城作戰,乃是兵家大忌,更何況還是關寧錦這般戰略防線!
可事實卻不是如此。
寧錦之間,後金來去自如,如此多鎮堡,後金只需留下一部兵力威懾,城中守軍,便跟鵪鶉一般,老老實實待在城中,不敢與後金有任何正面野戰的勇氣。
本應該是進可攻退可守,發揮戰略主導權的防線,已然徹底喪失了攻這個選項,只剩下守,而且還真的是完完全全龜縮在城中的守……
原本應該掌握在大明手中的戰略主導權,竟完完全全徹底喪失,被後金掌握在了手中,後金是進可攻,退也可攻了。
在這條大明耗費無數人力物力構鑄的宏偉防線強,跟進自家後花園一樣,來去自如!
戰爭能夠打到這個地步,對這曾經所謂大明第一精銳的遼鎮邊軍,嚴順是一萬個看不起。
他甚至在想,若是將軍率軍於此,後金敢如此肆意的話,所謂後金,恐怕早就不復存在了。
也正因為如此,嚴順原本精挑細選的這個後方重鎮,這個後方二字,明顯已經失去意義,在後金隨意肆掠的情況下,寧錦之間,盡皆前線,哪有什麼後方可言。
這般情況,自然是打亂了嚴順的諸多謀劃,不參戰,自然是不可能的,而且,參戰了,以遼鎮這守城就真的只是守城的情況下,估計也不會有誰來支援自己。
如此,那就只得改變策略了。
只要他死死的釘在這裡,讓後金見識到京營兵鋒之銳,那後金,就絕對不敢輕易調動主力奔赴漠南,將軍交代的任務,也依舊能夠完成。
只不過,這個預想,似乎也出了一點岔子。
數萬大軍,駐於塔山,糧草供應自然需要經過遼鎮,近來,糧草被後金遊騎偷襲焚燬的次數,亦是越來越多。
塔山本就是後方,塔山之後,就是寧遠,寧遠之後,就是山海關,山海關之後,就快到京師了……
這樣後方的後方,而且還是重鎮橫立的後方,竟連一條糧道都保不住……
這已經不是什麼兵將怯弱的問題了,這其中,要是沒有貓膩的話,嚴順是怎麼也不信的。
將自己的猜測彙報給李修後,他也不再對這遼鎮抱有絲毫希望,果斷將原本塔山中的一營遼鎮兵將,請出了塔山城,同時命麾下僅有的一個騎兵營,出城護衛糧道,抓緊時間囤積糧草。
可不管是後金,還是遼鎮,顯然不會給嚴順從容準備的時間。
就跟這關寧錦防線與龐大的遼鎮邊軍不存在一般,代善堂而皇之的率領著後金主力大軍,穿過大淩河堡,穿過錦州,穿過鬆山,杏山,大興堡,如神兵天降一般,直接將塔山給團團包圍。
這般操作,可著實把嚴順給噁心到了,他要是在山海關,後金大軍是不是乾脆穿過整個關寧錦防線,直接神兵天降至山海關?
戰爭的變化,就是如此莫測,本應該作為督戰威懾的嚴順一部,此刻,卻成了與後金交戰的主力,而本應該成為主力的遼鎮,此刻……
呃……在“拼命救援!”
自塔山被代善包圍之後,袁崇煥調兵遣將,從錦州,寧遠,兩個方向,以“雙面夾擊”之策,欲反包圍後金主力。
但奈何,後金兵將甚銳,支援大軍被後金“死死”擋住,不得寸進絲毫。
苦戰數天,損兵折將,求援的軍報,亦是一封接一封的發往京城,引得滿城喧譁!
至於朝鮮與東江鎮,在遼鎮戍守的範圍內,他們可發揮不了絲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