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倒是其次,還動不動寫信,邀楊崢遊覽華山、驪山,品一品關中風土。
“關中固若金湯,為明公計,不如會獵漢中,分食蜀國,大丈夫立功業當趁早,會亦可在戰場上一睹明公之雄豪也……”
字裡行間,楊崢隱約可以看到鍾會得瑟的嘴臉。
漢中就是個深坑,誰先進去誰就倒黴。
姜維不是這麼好對付的。
歷史上的鐘會十幾萬主力都被擋在劍閣之外,騎虎難下,若不是鄧艾偷渡陰平,這場大戰的最終結果如何,還不好說。
“把這份信送給姜維送過去。”鍾會一手字寫的真不錯,即便沒有藝術細胞的楊崢也能看出來是上品,跟衛瓘有的一比。
“遵命。”龐青接過。
你鍾會不是要分食漢中嗎?那就去跟姜維好好交流交流,反正現在自己也不慌。
把那二十萬流民、三萬俘虜消化了,涼州實力會再上一個新臺階。
為了留住俘虜,楊崢可謂用盡心思。
建制式軍營,每天晚上有肉湯,每三天吃一次肉,韋竺全天候的變著花樣上各種戲曲,說書人更是常駐其中。
楊崢甚至還給他們安排大型的相親會。
羌胡、匈奴、鮮卑的大女人、小寡婦,只要看上了,當天晚上就安排洞房。
有家卷的,也可以先娶個妾室,等家卷接回來了,左擁右抱,盡享齊人之福。
一切努力沒有白費,三萬俘虜,願意留下來的接近一半,剩下的一半因為家卷沒有遷來,還在搖晃之中。
楊崢沒有霸王硬上弓,既要得到他們的人,還要得到他們心,這樣才有戰鬥力。
歸附的中軍,願意種田過日子的繼續留在當地,願意從軍的,楊崢敞開雙手歡迎。
親軍步卒增加到兩萬五千。
沒過幾天,鍾會的信又到了,上一次是分食蜀國,這一次是勸自己自立,尺寸一次比一次大,各種虎狼之詞全都到了,“君侯起於草芥之中,提三尺劍以定秦涼,會仰慕已久,天下英雄,可稱一時之伯仲者,唯君與吾也……今曹氏已衰,君侯雄起,即便他日匡扶大魏,君何以自處?所謂英雄,當順天應時也……”
不得不說,他寫的這玩意兒的確讓楊崢有點心動。
夸人的同時也把自己一塊兒誇了。
“這份信送到長安。”天下英雄,唯君與吾也,也不知司馬昭有沒有意見。
“送給誰?”龐青問道。
這個問題問的好,若是直接送到司馬昭面前,估計也就一笑了之。
但若是送到別有用心人手中,說不定還能收到奇效。
歷史上的鐘會,不就跟司馬昭各種算計各種齷齪,才反了的嗎?
歷史雖然改變,但兩人的性格還是一樣的。
“送給賈充。”
“唯!”龐青下去安排了。
楊崢一陣壞笑,巴不得鍾會這廝再來幾封。
當然,只憑這些信就想挑撥司馬昭與鍾會的關係,肯定不現實。
任何計謀都是看人下藥。
鍾會不傻,司馬昭也不傻,兩人穿一條褲子十幾年,都是京、圈混大的,彼此太瞭解彼此了。
現在的鐘會沒有任何理由反司馬昭,現在的司馬昭也正是用人之際。
不會蠢到自毀長城。
但這並不妨礙楊崢種下一顆種子,洛陽圈子競爭激烈,不知多少人前仆後繼給司馬昭當狗腿,各種內力外力互相摩擦,這顆種子遲早會發芽成長。
燃文